国产奇幻片主题思想及其文化内涵的建构与表达,继承与发展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与精神内涵,使得影片由内而外地流露出浓郁的东方美学意涵,契合中国观众的审美心理特征与东方美学的规律。
传统文化语境下的东方奇幻故事,促使观众完成自居性的心理确认,理解且接纳奇幻影像时空生成的叙事意义,形成一定的心理认同感、身份归属感和价值共识感。
国产奇幻电影以自居性的心理过程构筑观众对电影主题意涵的认同,强化了奇幻故事的真实感与代入感。就此而言,电影创作者探索传统文化思想的现代性转化与影像化表达,符合现代观众伴随时代变化的心理结构。
结合当前社会语境建构富有时代感的主题意涵,引导观众自居于电影叙述的奇幻情境之中,实现自身转喻性编码与特定意识形态的表达,是国产奇幻电影强化认同的创意策略。
传统文化构筑东方奇幻故事
表面上看,奇幻电影涵盖了千奇百怪的超自然角色形象、闻所未闻的故事情节、匪夷所思的虚拟世界,使之与其他更具现实主义表现形式的类型电影相比迥然不同。
实际上,奇幻电影并非对物质现实的简单复制,而是以富有想象力的“能指”映射一种精神现实,能深刻地反映人类复杂的精神世界与隐秘的无意识心理。
任何电影艺术作品都是围绕着再度创造与模拟主体的精神现实的逻辑而生成的,一次又一次被重构的具有普遍象征意义的原型主题,隐藏且映射着意识或无意识深处的民族心理结构与思维实践方式。
在充满“中国风”特色与东方美学特色的国产奇幻片背后,是其创作从延绵千载的民族文化积淀中摄取灵感与素材的结果,神话寓言、民间传说、文学著作和历史故事成为国产奇幻片生成故事与塑造形象的重要来源,大量民族传统文化基因的移植与嵌入影响着电影的表达。
国产奇幻电影表征着中华民族独特的传统思想观念与中国人时代精神气质,成为最能体现影片具有民族化特色与风格的类型电影之一,也因此更易激发观影主体的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同。
千百年来,儒家、道家、墨家等文化的沿袭与传承对中华民族产生了深刻而悠远的影响,和谐理念、天人合一、家国观念、自我修养、处世之道等思想绵延不断,这些观念已然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与个人心理世界的重要支柱。
在影像化的表达中,国产奇幻片呈现的特定的历史语境、家国情怀、英雄情结等内涵,皆为民族集体无意识浸染的结果,这些隐含在影像背后的特定的意识形态,共同构成了对于东方精神与心理意涵的具象化阐释。
将人与世界、人与国家、人与自我三个维度出发,归纳与总结国产奇幻电影常见的二大主题:其一,以万物有灵观作为构筑奇幻世界的基底,反映人与自然、人与外在世界的关系的“和谐与共”的主题思想;
其二,以世界安宁作为奇人异族的诉求,反映了个体与国家、个人与所处社会环境的关系的“家国情怀”的主旨内涵;
以万物有灵探求和谐之道
“万物有灵,和谐共生”,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方面,中国文化传统以万物有灵论为基石,强调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天地万物皆有灵性,人应当维护万物整体的和谐秩序,这与西方文化传统观所强调的以人类中心论为基础、主客二分为逻辑理念截然不同。
其中,精怪观念作为万物有灵观在艺术中的特殊产物,具有丰富且独特的内涵,在中国艺术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过去,物魅观念和精怪信仰在民间广泛流传,也自然而然影响了当时包括民间文学在内等各类艺术作品,为中华民族提供了独特的审美主体、独到的审美视角以及更宽泛的美感构成元素。
传统名著《西游记》《聊斋志异》《山海经》《新齐谐》《镜花缘》等作品,都是将此观念具象化的典型。
即使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理性的启蒙,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感受与方式和过往大相径庭,但人们至少怀念着那种“万物有灵”的记忆,怀念那种与周遭万物共同构成某种伟大意义的感受。
这份记忆与感受早已渗入我们的潜意识,国产奇幻片恰巧为此提供了一份想象性的解决。另一方面,在中华传统思想体系中,“和谐”乃其核心观念之一。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和谐”之道,人与人之间“以和为贵”的相处之道,人与社会之间“和而不同”的互动体验,人与自然之间“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等经验思想,在不同时期与不同阶段都得到了推崇与发展。
当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难免与自然环境的保护产生实质性的矛盾与冲突,环境污染日渐加剧,资源能源越发短缺,生态破坏日益严重,以人与自然之关系为底色的环境问题逐渐受到广泛重视。
节制人们的欲望,在顺应自然循环法则和维护天地万物本身的和谐秩序的前提下,合理地利用各种自然资源,从而实现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就显得至关重要。需要注意的是,和谐观并不仅仅局限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还囊括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世界的相处。
在注重工具理性的现代文明社会中,人与自然、个体与集体对立的现象屡见不鲜,回首与重拾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所提倡的天人合一的和谐观尤为重要。于此,诉诸“和谐”之道的电影艺术作品层出不穷。
其中,同其他类型电影相比,奇幻电影是通过构筑人类角色与妖、魔、*、怪、仙、佛、神、灵等独特的超自然角色共存共生的奇幻时空,来探讨人与自身、人与其他生灵、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之道。
进一步说,在国产奇幻电影的类型创作实践过程里,创作者通常利用富有传统文化底蕴的思想观念塑造影片的主题意涵,以万物有灵观为基础建构奇幻世界,人与万物之间的和谐之道成为国产奇幻电影的核心主题。
这一主题的盛行折射了生于华夏文化的中国观众其自我“潜意识”里的特定倾向,即人与外界的关系生根于万物平等的观念,人人尊重生命,且追求自然和谐之美的意识。
具体而言,在国产奇幻电影中,和谐与共的主题意涵具体表现为个体自我内心的和谐状态、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两个方面。
一方面,奇幻片描述人物不断与既有命运的抗争而力求重新获得自我内心的和谐状态这一过程,展现人物对感性欲望与理性价值之间的激烈冲突的有效化解,彰显富有人性、人情、人格等人文色彩的思考与关照。
通常,妖、魔、*、魅等超自然角色有着与生俱来的妖性、魔性、兽性等象征着人的原始欲望的天性,对自身欲望的满足则意味着对其他生命的伤害、对道德秩序的破坏、对世间安宁的威胁。
因此,角色只有通过理性与教化等方式抑制天性、克服本能、消解欲望,才能重新获得内心的和谐与精神的抚慰。
角色与自身天性所抗争的过程就是人与原始欲望抗争的过程,由此,超自然角色本身的行动经历与观众现实的经验模式形成相似语境,二者之间的认同与情感联结也更容易实现。这是由于文化主体只有在自觉的状态下感知母体文化及其存在的价值,才能对其生成价值观念。
例如,《画皮》中,以奇幻、爱情、恐怖等类型元素生成影片的“外壳”,其内核是情欲爱念与伦理规范之间的激烈博弈,围绕着人与妖、人与人之间的背叛与忠贞、爱欲与道德、陷害与救赎等关系的讨论,是对民族传统人伦道德的重新演绎与诠释。
另一方面,奇幻片通过将超自然角色置于社会边缘化的位置,讲述其与人类主流社会的冲突、对抗与和解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