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把《聊斋志异》纯当猎奇来看,可图一时的爽快刺激,若是细细咀嚼,便会细思极恐。它不只是夏日纳凉、轻摇蒲扇的神*故事,而是世间情苦和人心的昭示。
人与*,*和人,不过是相互映照的镜中影罢了。
蒲松龄的作品之所以百年之后,依然被人们喜爱,除了猎奇的故事性外,很大原因是对世情的反应,它触动人心,叫人思索。其中的精怪*神,都可以一一替换成人类而毫不突兀。
故而人们称聊斋志异为:写*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小说故事中的人物言行很值得我们去分析体会,感知那个时代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男性和女性的社会地位。
女性地位的卑下
《连锁》中的杨生第一次和女*见面,便想和她共度良宵,女*表示自己是一具朽骨,不能和他好合,杨生却情怀大放,伸手就去抚摸她的胸部,女*说他太猖狂,他却又去把玩她的双脚。
这样的情景看来简直叫人愕然,看不出男性对女性的喜爱和怜惜,只有炽热的欲望和不加控制的放纵行为。放在现代,是立即可以拨打报警的。
后来女*请杨生替自己保密,杨生却又不经意说了出去,惹来其它其他男性围观,女*拒绝出面,有一粗人竟然举起石头砸破窗户并咒骂女*。
《云翠仙》中的梁有才也是好色之徒,在进香之时,见一女子容貌秀美,居然直接靠近去摸她的脚。一边拜佛一边行此不堪之事,何其龌龊,成婚后好*,居然又想卖了老婆来换取*资。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大多深情,却地位卑下,依靠着男人才能获得幸福。
《小谢》中两位女子的哀乐甚至完全寄托在陶生身上,抢着为他做饭做菜摆放碗筷,得他夸奖便乐,否则就滴泪,用现代的眼光看,她们完全失去生活的独立性。虽然放置在她们的时代中,这样的评价显得苛刻,但是也由此可以看出,封建时代,男性视角中女性的依附性和无足轻重。
恋童癖好
《*九郎》中的何师参,见一位少年郎很有风采,就神*颠倒,后来遇到,就生拉硬拽将他拉到自己房中,将门反锁,一开始言语轻佻,接下来就动手动脚,再三强迫下竟然发生了关系。
通篇下来,何师参带着无法抑制的激情,如癫似狂,满脑子交配的冲动。反而是狐狸精少年为了他的生命安全屡次劝止他。
这个故事中的少年形象代表了古时无所依托的男性,长相秀丽的就被当成娈童对待,成为成年男性的玩物,这些少年也渐渐不知廉耻,被社会物化。
而蒲松龄在故事中将少年设置成狐精,何师参与它交欢,便身有*脉,日渐委顿,似乎也是借此手笔谴责讽刺那些欲望放纵的人们。
偷情的妇人
《贾儿》的故事非常精彩,故事线完整,人物形象鲜明,这则故事讲述的是父亲出外经商,母亲留守家中,夜里为狐狸精所缠而痴癫,最后儿子有勇有智,除去狐狸精的故事。
故事的原型应该是困于家中的妇人,得不到夫之爱恋和照顾,因而便于他人私通。蒲松龄对这位母亲的描述很露骨:母裸卧其中~不羞缩,自是遂狂,歌哭叫詈。
母亲开始拒绝和儿子同睡,当儿子夜里听到母亲的欢笑时起床查看,反被责骂。
《贾儿》故事通篇不见母亲对儿子的关心爱护,而是毫无羞耻心地沉溺于自己的欲望中。
作者假托被狐妖迷惑,而导致母亲发狂,在我个人看来,是在谴责有些女子虽为人母,却没有负起母亲的责任,只顾自己寻欢作乐。
好在儿子承担起拯救家庭的责任,他通过智慧*杀狐狸精,让家庭恢复正常秩序。
蒲松龄表述的民间故事,因有*怪之说而更为放驰,人性中的善恶,是最好的小说素材。而透过这一个个小故事,反应了当时社会诸多怪现状,百年之后,生在一个文明法治相对发展的社会,总觉得聊斋的世界中,最黑暗,最可怕的是人,而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