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闫茂坦作品到底是谁在写作
TUhjnbcbe - 2023/9/28 17:16:00
北京哪有治白癜风 https://yiyuan.99.com.cn/bjzkbdfyy/

猛一看这个题目有一点大,到底是谁在写作呢?无非是一些有些这种兴趣和这种爱好的人在写作罢了,但是如果仔细分析和揣摩一下,还真可以从里面看出来一些端倪。

说远的,我们就可以说一下曹雪芹和他的《红楼梦》。当时曹家也是从赫赫有名的皇亲国戚族,没落到被抄家,被问罪,以至于落魄的过程,整个家族的兴衰在这一部《红楼梦》里展现的淋漓尽致。试想,如果没有当时的辉煌,如果没有那时候的功成名就,也就没有整个的《红楼梦》。曹雪芹书写的过程当然随着篇章的变化,随着社会背景的变化、他们的家族变迁情况直转直下,而让人觉得他的笔锋,也随着家庭的变化也走向没落,因此这是一个背景发展的趋势,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正是一个没落文人写出了这样一部惊天大作。以至于对世界,对后人都形成了广泛的影响,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当然从他的写作背景以及他的经历来说,应该说确切的定义曹雪芹他只是一个有过许多经历,见多识广,有许多丰富的社会经验,但是他是一个被边缘化的文人,他是一个没落的文人。所以说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他的这个写作,尽管惊动了世界,但其背景是比较差的。写到最后,都有可能吃不上饭了,这与孔子他老人家晚年的生活其实没有太大的区别,当然这也可能是一些写作人的窘迫状况吧。

如果说曹雪芹的情况比较特殊的话,那么写《西游记》的吴承恩,他的境况也好不了哪里去,因为很多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实现的愿望,所以他要通过大闹天宫,过流沙河等等,他要通过一些取经的过程来抒发自己的理想,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传统文人他们心中是苦闷的,他们需要通过自己口中的笔,来抒发自己心中的苦闷,这不得不说也是一个良好的途径。正是因为这种途径,使得他的这个名字能够流传百世。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其实和《西游记》的写作背景,总大体来说没有太大的区别,他们的写作意境其实也是差不多的,也就是说一些现实中无法实现的理想,只能在笔端来加以实现,这样通过自己的想象,通过一些*神,一些传说,一些仙人的口口相传,来实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达成的目标和希望,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作者也是苦闷的,也是郁闷不得志的,所以迫切的需要通过自己手中的笔,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

以上这些都是比较远的文人,我们又想起来近代的这一些文人,我说史铁生和他的《我在地坛》以及食指先生的《我相信未来》和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他们的境遇其实都不是非常的理想。据我所知,他们当时都是在苦闷的环境之下,无法表达出内心的思想,无法展示自己内心的想法,苦闷之余,只能通过手中的笔来抒发对某一个时代的喟叹,对某一个世界空间的不满。所以说,写作应该也是一个发泄情绪的良好途径吧。

这里我们又不得不说的,路遥和他的《平凡的世界》。纵观路遥一生跌宕起伏的经历过程,可以看出他的一个非常有能力和干劲的人,但是他的经济状况,以及他的生活状况和他的感情问题到最后都出现了问题,以至于他的《平凡的世界》获奖以后去北京去领奖,都没有钱去买火车票,还是弟弟资助的钱,然后还要自己花钱去买自己出版的书来送给熟人,这不得不说是出版界和文人的一个悲哀吧。

我们又不得不提起台湾著名散文家三毛女士。她的一生也是这样一个过程,流离失所,曲折离奇,而最后在撒哈拉大沙漠居住了一段时间以,后又回到内地有过一些经历,但是她最后还是选择了以自尽的方式了却自己的一生,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她的内心也是苦闷的,否则的话,她怎么可能舍得离开这个美好的世界呢?所以说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可以了解一个人内心的苦闷,虽然她从表现手法以及一些写作方式上带给我们无限的愉悦,以及带给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但是她的内心世界还是苦闷的。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讲,她也是通过手中的笔来描绘一些无法实现的现实,而从而抒发自己的内心感情。

那么多作家,我们很多出名的作家就是因为不得志而郁郁而死,或者是选择极端的生活方式,或者是最后落的穷困,落魄,无家可归,这样说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也就是说落魄的文人无法能够正确安排自己的生活,无法与这个时代相和平相处,尽管他们的文字经过后世的传送而显得灼灼生辉,但是他们在活着的时候却很难享受到这种机遇,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不得不说是一件悲哀和痛惜的事情。

这里我们又不得不提起莫言老师,他的《红高粱》以及他获得的诺贝尔奖。为什么他前期写的一些散文,其实正是描写着他的现实生活,而随着阅历以及阅读时间的增长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描述,他的作品慢慢向小说方面展,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微妙的问题,我想每一个写作者开始应该都是走过这样一个过程,一开始描写自己身边的人,自己身边的事,自己熟悉的东西,而随着这些场景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这些愿望和理想。就要通过手中的笔,就要通过小说中的主人翁来实现,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也是许多写作的一个转变过程。也是规律发展的一个必然的趋势,当然我们不能说莫言老师他教给我们什么,或者说我们从他身上感不到什么,至少我们能够明白一些东西,能够从他身上学的一些东西。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当然我们不能说是一个比较写作成功的作家,不仅仅是功成名就,而且通过选择达成了自己的目标,但是他的内心深处依然是苦闷的,比如说他经常出现的一些言论一些对目前状况的一些看法,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些东西来可以了解莫言老师的内心世界。当然作为一个有心人,如果仔细阅读,仔细揣摩的话,我们其实还是可以学到许多东西的。

海子卧轨自尽,三毛上吊自杀,食指精神分裂,路遥含恨而死等等,上面很多著名的作家,几乎都是在这样恶劣的生存环境下写作,最后不能善终,不得不令人扼腕长叹。

我又想到了我们周围这些写作的这些人群,以及这些的文朋诗友,其实也有一些开朗的作家,比如说一些教师,他们在闲暇读书之余写一些东西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感情,当然这一部分作者和文友是大有人在的,但是我又看到了一个很微妙的问题,也就是说,一些在生活中,或者在感情上不满意的文友,或者说在工作中不满意的文友,他们好多也是通过手中的笔来抒发对当下生活的一种不满意和抗争,以及内心的期望,这一部分人还是大有人所在的。

现在有一个大家公认的道理,也就是说文学昌盛,那这个社会就是悲哀的;而这个社会悲哀,他的文学就会长久不衰,就会留下许多传世的东西,因为只有这些传世的东西,经过一些文人的墨客的笔下的妙笔生花,才能够得以流传于世,万古流芳。

我们经常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实际上从另一个意义上来讲,有些狭义的东西,有些有价值的东西,不见得在某一个时代就能够显示出他的力量,当时有一些书籍,在当时的背景下不也是被禁止嘛,而随着时间的增长,慢慢的开放,慢慢的留存。所以说,有些东西我们是看得见,摸不着的,这一些规律也是客观存在的,不是我们普通人所能够想象,所可以表达的。

说了这么多,还是回到主题上来,到底是谁在写作呢?还是那句话,我相信有一部分因为生活比较安逸,对生活比较满意,安于现状,所以通过口手中的笔来描述当下幸福生活的这一部分作者是存在的;但是大部分的作者和文人,他们恰恰是因为无法实现自己心中的目标,以及无法达成自己的愿望,所以在苦闷和贫困的背景之下,只能通过手中的笔,借助自己文中的主人公,来实现自己理想的目标和愿望,其实,这也正是我想表达的主题。

作者简介:闫茂坦,笔名闫晗,山东省济宁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见《济宁日报》《北京晚报》《客家文学》《齐鲁文学》《山东诗歌》等刊。出版文集《春梦了无痕》。

1
查看完整版本: 闫茂坦作品到底是谁在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