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聊斋志异从爱笑到不笑,婴宁的 [复制链接]

1#

《聊斋志异》是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多讲*狐灵异故事,这些故事曲折离奇,短小精炼,更有许多形象生动的人物,在这其中,婴宁绝对是最璀璨的女性形象之一。

婴宁是蒲松龄最钟爱的人物,也是描绘最成功的人物之一,蒲松龄对婴宁的喜爱,见于各处,在故事末尾做评价时,动辄便是“我婴宁”,如此爱称,足见聊斋先生对她的喜爱。而婴宁,也确实有很多让人大爱的地方,婴宁的性格天真烂漫,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其外在表现,可以归结为两点:爱花、爱笑。

一、婴宁与花

自古以来,美人似乎总会和鲜花联系起来,这在唐诗中便足见。李白有“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描写,崔护有“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著名句子。

而花与婴宁,更是息息相关。婴宁前两次登场,都和花有关。

婴宁初次登场是在上元节时,“捻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美貌的婴宁加上梅花的衬托,更显得如仙女下凡一般,这让初次见她的王子服,“注目不移,竟忘顾忌”,真是太美了!之后,便让王子服害了相思病,差点*归九天。

婴宁第二次出场,是在王子服来到他“姨母”家的时候,“一女郎由东而西,执杏花一朵,俛首自簪,举头见生,遂不复簪”,李清照有词曰:“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是一位少女看到情郎时的表现,而婴宁此处,大有这种纯真的情态,只不过少了三分羞怯而已。

婴宁前两次出场,分别以梅花、杏花衬托,而婴宁成为王子服妻子后,也是“爱花成癖”,家中到处都是各种各色的花朵,可以说,花与婴宁,是相伴而生的,有婴宁的地方,便有花,这突出了婴宁的美丽。

二、婴宁与笑

婴宁爱花,可是更爱笑,婴宁的笑,不是那种喜欢才笑,而是“爱笑成癖”,她的笑是无拘无束的,甚至是无法无天的。

婴宁第一次出场,捻着梅花,“笑容可掬”,婴宁第二次出场,“含笑捻花而入”,两次都是笑着出场,一派天真烂漫之极。婴宁的笑是天生的,甚至连拜堂时,她都“笑极,不能俯仰”,完全不理会世俗的眼光。

可以说,婴宁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最开心的姑娘,她把封建少女所有不能笑的地方全都笑了出来,她打破了一切不能笑的条条框框,犹如一只自由飞翔的鸟儿。婴宁爱笑的原因,或许与她的身世有关,她是人与狐所生,又由*母抚养长大,她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山野中,没有接触过世俗的一切,她接触到的,只有自然、随意、人性的解放,她的笑,是人性的回归,是个性的解放。

花与笑,是婴宁少女时的天然属性,是她一派天真烂漫的表现,是她全部的灵性。

三、从“爱笑”到“不笑”的婴宁

然而,婴宁在嫁给王子服后,或者说,来到人间红尘之后,她终于也笑不出了。“爱笑”的婴宁最终没有逃过“不笑”的命名。

婴宁不笑,直接来源于一起猥琐的事件。一次,婴宁在花架上玩耍时,被邻居看到了,好色的邻居起了色心,他看到婴宁“不避而笑”,以为这是在暗示自己,于是对婴宁起了歹心,可是却被我们聪明的婴宁,略施小计,最终,邻居不幸*死,邻翁将婴宁告上了官府,虽然最后也以无事而终,可是,婴宁的婆婆却不高兴了。

她用封建礼教的三从四德来规范婴宁,“憨狂尔尔,早知过喜而伏忧也……我儿何颜见戚里”,婆婆告诉婴宁,笑可以,但是“但须有时”,只有能笑的时候,笑才行。于是,爱笑的婴宁,再也笑不出来了,她从此变得沉默,也不再笑了,即便是逗她笑,她也笑不出了。

婆婆话虽然不严厉,但是对婴宁而言,却足以让她失去了灵性。婆婆要让她在封建伦理道德的允许下才能笑,婴宁似乎一下看到了封建礼教的强大和厉害,从此再也笑不出了了。

失去了笑容的婴宁,瞬间黯淡无光,成为了一个世俗人眼中的“好媳妇”,却再也没有那种率性自然、张扬的笑声。一个如此天真纯洁的少女,来到这样污浊的尘世中,哭还来不及,怎么还能笑得出来?

蒲松龄对此大为叹息,一直耿耿于怀,所以他在故事的结尾,为世人留下了一个希望:“女逾年生一子,在怀抱中,不畏生人,见人辄笑,亦大有母风云”。蒲松龄心痛婴宁笑容的消失,所以让婴宁的孩子继承了她的“笑”,这样美好的一笔,充满了无限希望,当真是有无穷余韵。可是,等婴宁之子长大后,还能再笑得出来吗?这就很难说了。

《聊斋志异·婴宁》是蒲松龄的杰作之一,他花费了大量的笔墨和心血来塑造婴宁的形象和性格,他先写婴宁爱花、爱笑,又让她天真烂漫地与王子服对话,突出表现了她纯洁无邪的心灵,但是,当她与王子服成亲后,融入到了现实社会中,却变得再也笑不出来了,这种巨大的转变,是对世俗的服从和让步,极具深意,令人唏嘘之余,引发人无限思考。

读《婴宁》这一篇,故事情节已经不重要了,所有的故事情节,都及不上婴宁的一笑。婴宁这一形象,才是这篇小说最有魅力的一笔!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