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明月讲故事折狱一个清官断案的故事 [复制链接]

1#
哪家医院能治好白癜风 http://www.kstejiao.com/m/

大家好我是讲故事的明月。今天给大家讲个清官巧断奇案的故事。

话说明朝嘉靖年间,在山东淄川县的西崖庄出了一件奇案。有一个叫贾六的人被光天化日下杀死在路上,而隔了一夜,他的妻子王氏也在家上吊死了。

贾六的弟弟贾七见兄嫂死的不明不白,于是就到县上告状。当时浙江人费祎祉在淄川做县令,接状后他便亲自去验尸。他看到死者贾六腰里的包袱里还有银子,就断定此案并非图财害命,可能是仇杀。于是便把贾六的邻里都传来审问了一遍,但没有问出什么头绪。大家都说贾六夫妻为人和善,生前并无与人结怨。看没有什么线索,于是费县令就把乡邻释放回去,案子也就悬了起来。

转眼过了两个月,案子还没有结果。贾七急了,就多次上公堂吵闹,埋怨费县令心慈手软,办案不利。费县令见贾七又来吵闹很生气,便对贾七说:“你既然不能指出谁是凶手,想叫我用酷刑拷打良民屈打成招吗?”于是便把贾七赶了出去。贾七无处申诉冤情,只能气愤地把哥哥嫂子埋葬了,这桩奇案只好又悬了起来。

又过了半个月,县里逮来几个人逃税不交的人。押到堂上正要按律惩戒,其中有一个叫周成的害怕被打,于是就对费县令说:“小人的钱粮已经筹办足了,带在身上正要去交纳。”说着便从腰里取出装银子包袱,交给费县令验视。费县令查看了包袱,便问他:“你家住在哪里?”周成回答说:“周村。”费县令又问:“那离西崖村几里路?”周回答说:“五六里。”“前段时间西崖村被杀的贾六是你什么人?”周成回答说:“小人我不认识什么贾六。”费县令听罢勃然大怒说:“你杀了他,还说不认识?还不从实招来。”周成吓得跪地求饶连喊冤枉。费县令见他不招,吩咐左右差人大刑伺侯,结果一用大刑,这个周成还真认罪了,招出了杀死贾六的事实。

原来,那日贾六的妻子王氏,要去走亲戚,但由于家里穷没有首饰觉得没有面子,就闹着叫贾六去邻居家去借。贾六不肯,王氏便自己去借了金簪和耳环等首饰。由于是借的,王氏非常小心,从亲戚家回来的路上,她就把金簪从头上取下来在包袱里,塞进袖筒中。可等回到家,伸手一摸,装首饰的包袱没有了。原来是她不小心掉在半路上了。王氏丢了借来的首饰自然不敢告诉丈夫,但又没有办法还给邻居,心中十分懊恼。

碰巧当时周成从此经过,见一个美貌的妇人丢了一个包袱在路上,于是她拾起了包袱远远跟随着王氏到了家,刚好贾六外出不在,心怀不轨的周成就趁半夜从墙上爬过去,想以首饰要挟王氏图谋不轨。当时正是热天,王氏睡在院子里,周成便悄悄走近企图强奸她。王氏惊醒,大声喊叫。周成急忙制止,并把首饰拿出威胁王氏她。王氏无奈只好屈从,事情办完后,王氏对周成说:“以后不要来了,我家男人很凶,让他知道了,你我都得死!”周成贪得无厌,说:“我还给你的东西够去妓院多次了!难道只一次就能抵偿了吗?”王氏无奈只好安慰他说:“我并不是不愿与你相交,我男人体弱多常病,不如慢慢等他病死了,我们再成夫妻。”

周成见天快亮了,便留下金簪转身就走了,但临走前却把王氏包首饰的包袱带走了。回到家之后,周成想到昨晚的美事,就想尽快与王氏在一起,便下决心要杀死贾六。于是丧心病狂的周成便怀揣利刃来到贾六家附近游荡。不巧还真碰到从外归来的贾六,于是就趁其不备将贾六杀死。杀了贾六,周成当夜里又来到王氏家中,说:“现在你男人已经被人杀了,你按说的办吧!”王氏一听,又悔又恨大哭起来。周成害怕惊动邻居,于是便翻墙逃走了。天亮之后,王氏觉得是自己害了丈夫,无颜再活,于是也上吊自尽了。

费县令听完周成的供述,便让手下将周成押入死牢,等待秋后问斩。众手下见周成招供,案件告破,可又不知道费县令是如何认定周成就是凶手的,于是向费县令请教其中的缘由。

费县令大笑说;“事情并不难办,只是要随时随地留心罢了。当初验尸的时候,我见贾六身上包银子的包袱绣着一个“万”字,而周成的包袱也一样,一看就是是出自一人之手。这两个包袱上的“万”字都应是王氏所绣。等审问他时,他又说以前不认识贾六,言词搪塞。神态异常,所以知道他有很大的嫌疑。后来再一严审,他自然无法抵赖,就全盘招认了。众人听罢都佩服费县令断案如神。

明月点评:上面这个故事改编自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一个短篇《折狱》,讲述一个清官巧断奇案的故事。在故事的结尾,蒲松龄先生照例发了感叹:“世上断案的官,很多都是囚禁了数十人而且把他们折磨得不成样子。在公堂上皱着眉装着一副忧心的样子说:‘我对民间的事太劳心了。可等到退了堂,回去就吃喝玩乐,对难以判断的官司,不再放在心上;专等升堂时,无论原告被告一律不问青红皂白各打几十大板,就像用桑树煮老龟一样,两边遭了祸罢了。都是这样民间怨情只会越来越多!如果断案的官员都像费县令这样聪明仁义,用心良苦地去弄清楚案情的线索,替百姓伸冤,民间哪会有如此多的冤情,只有用这样的官员才能治理好百姓管理好国家“。

在古代,能被百姓称为清官的官员不多,被称为“青天”的就更少了。我们知道古典民间有两位被称为“青天”的,一位是宋代的包拯“包青天”,一位是明代的海瑞“海青天”。二人都是因为刚正不阿,清正廉明,断案如神,是古代清官的代表。古代的百姓对官员的要求不高,其实你贪与不贪百姓并不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