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安全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芥川龙之介,男,明治二十五年在日本东京出生,本姓新原。出生9个月后,母亲便精神失常,乃送舅父芥川家为养子并改姓芥川。芥川家为旧式封建家族,文化氛围浓厚,龙之介从小便喜爱读中国的文学作品,像《西游记》、《水浒传》、《聊斋志异》等。对于他来说,中国是一个美好而浪漫的地方,时而淡雅超脱,时而辗转悱恻,时而苍茫万古。
后来他曾在在著作《爱读书籍印象》中提到,我童年时代爱读的书籍首推《西游记》,此类书籍,如今我仍旧爱读。作为神魔小说,我认为这样的杰作在西方一篇都找不到。就连班扬著名的《天路历程》,也无法同《西游记》相提并论。此外,《水浒传》也是我爱读的书籍之一。如今一样爱读。我会将《水浒传》中一百单八将的名字全部背诵下来。我觉得即使在当时,《水浒传》和《西游记》也比狎川春浪的冒险小说有趣得多。
在中国古典文学的浸润中长大的芥川龙之介在成年之后,凭借其出众的文学天赋与脑海对中国的幻想,写下了一系列具有人生哲理的“中国小说”:
酒虫
取材于蒲松龄《聊斋志异·酒虫》,如果单看聊斋原文好像两者并没有什么区别,芥川只是为了增加文本的曲折性而另外增设了两个次要人物,对于原来故事情节并没有太大的改动。原文讲述的是长山一位刘姓的有钱人,体肥嗜酒。“每独酌,辄尽一瓮”。后来一番僧看见了,就说他身上有“异疾”,即有酒虫,随后僧让他“日中俯卧,絷手足;去首半尺许,置良酝一器。”,最终香浓的酒气把他肚子里的酒虫逼了出来,这位刘姓的人见了大为震惊,从此便恶酒如仇。但是戒酒后,刘的身体反而一天比一天消瘦,家中也变得越来越穷。故事在最后,蒲松龄借异史氏之口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人的一些嗜好似乎是“固有数”,如果强行改变那究竟是福还是祸?
然而,这篇小说在芥川龙之介手里,其哲理思想又被大大的丰富了,他认为,“酒虫既非刘某之病,也非其福。刘某过去只嗜饮酒,他一生如若无酒,则其他也不复存在。从这点来说,刘某即酒虫,酒虫即刘某。因此,刘某除去酒虫,无异于自我扼杀。”在这里,芥川强调更多的是人的价值和人的个性,任何想要迫害人的个性的都无异于扼杀掉人的本身。
尾生之信
取材于《庄子·盗拓篇》,原文只有寥寥的数十字语,“尾生与女子期于梁(桥)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数千年来,庄子的这则寓言故事仅仅被用来体现中华文化的优秀美德之一,但是芥川龙之介除了用起优美流畅的文字为其增加了篇幅外,还对此进行了更为深刻的现代哲理性思考。
他在结尾中这样写道,“在这几千年之后的今天,尾生之魂已遍历千古,也一定有人将其灵魂寄托在今世人身上。可以说,我身上也安放着这样的灵魂。因此我从出生以来没有做任何一点有意义的事情,但却无昼无夜地打发着时间。可是却好像对于什么必须要等待似的,期盼着什么奇迹出现,这跟尾生在薄暮之中在桥下等待这永不会到来的恋人不是一样的吗?”
芥川认为人生恰似一场无为的等待,但总要有些什么期待才能活下去。没有目的,没有意义,靠着虚无缥缈的奇迹而活下去,而这不就跟我们当下的彷徨的精神生活相契合吗?
杜子春
取材自《唐人传奇》,原文杜子春原是一富家的纨绔子弟,家产败光后遇到一老人,老人前后三次出资帮助杜子春。后来杜子春随老人往昆仑山上学习仙术,期间,老人警告他,不管遇到何人、何物、何事,都不得开口,杜子春前后经历了神将威胁、鬼怪作祟、天地异变等三关考验,可到最后一关时“为人母”的杜子春却因为爱子被摔落地上时发出了喊叫而导致修炼失败。最后的结局是“子春既归,愧其忘誓,复自效以谢其过,行至云台峰,绝无人迹,叹恨而归。”从这个结局我们可以看出原作是否定爱的,它强调爱是人类苦难的源泉,劝诫人们欲脱离苦海,就必须舍弃爱。
芥川龙之介除了对故事的部分情节进行了改编,还把原来的悲情结局改为了温情结局。“杜子春的爱感动了老人,作为褒奖,老人还把自己在泰山的一处房子送给了杜子春。”芥川高举着爱的旗帜,歌颂爱的伟大,这体现了芥川的人文关怀。
或许爱真的是人类苦痛的源泉,但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有爱啊!
你看过芥川龙之介的其他有意思的小说吗?欢迎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