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清朝有一幅无名女鬼图,放大10倍后看她在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白癜风怎么样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5212076.html

引言

在中国,天地神鬼之类的传说非常多,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历时的长河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也非常微妙。对于人类理解不了的大自然现象,就会给他虚拟出一些神灵或者鬼怪,作为一些现象的解释。而长此以往,人们对神鬼之类的假想也成为了非常丰富的体系,例如下不下雨是天上的龙王负责,打不打雷是天上的雷公电母负责,人什么时候死去了是地下的阎王负责等等,这些神鬼之类的元素也被添加进一些小说和电影当中。

从聊斋的“画皮”到《窥窗见鬼图》

要说到鬼怪相关的事情,从古至今都有着无数的传说,其中蒲松龄写的聊斋志异中,更是有大量与神鬼有关的恐怖小说短篇,也正是因为蒲松龄出神入化的笔法,将故事中的鬼怪刻画的非常的生动形象。尤其是其中有一篇名叫“画皮”的故事,讲的就是有个妖怪害人之后得到了一副人皮,在人皮之上画上了五官眉毛等等之后,穿上变成一个美女诱惑男子,进行害人的行为。因为故事情节非常的出色,还被翻拍成了许多的影视作品。

而今天所说的《窥窗见鬼图》就是清朝时候的某个画家借鉴的“画皮”,创作出来的一幅与鬼怪相关的艺术作品。《窥窗见鬼图》中的内容是一个男子趴在窗户上,把窗户扣开了一个洞,探过头去观察屋子里的情况。而屋子里的情景却让男子惊恐不已,一个青绿色的鬼怪正在手执画笔,认真的画着什么,仔细一看,原来画的并不是书画,而是在一张人皮上画美女的五官!这幅《窥窗见鬼图》放大之后,让网友直呼不敢看,这到底有怎样的细节?

金屋藏“鬼”不藏娇

其实要说起《窥窗见鬼图》,就离不了“画皮”。因为《窥窗见鬼图》实际上就属于“画皮”这篇短文的一幅插画,它的背景故事就是“画皮”的整个故事情节。而这个故事的情,还要从一个叫王生的人来说起。在当时的时代中,王生是一个十足的纨绔子弟,好色是他最大的特点。有一天在街上闲逛的时候看到了一个貌美如花的女子,后来得知女子无家可归之后,就起了私心想把女子带回家以贪女色。于是便想办法把女子带回了家中。

要知道,王生是有老婆有家庭的人,因为害怕妻子找麻烦,就把这个女子藏进了自己的书房之中。一段时间之后,有一天遇到了一个道士发现了王生的异样,于是便点化王生。谁知王生不但没有听道士的话,反尔把道士臭骂一顿之后撵走了。后来越想越不对劲,怕道士说的是真的,回家之后就趴在窗户上看屋子里的女子,可是这时候却发现,屋子里哪有什么妙曼女子,只有一个凶神恶煞的青鬼!这个场景就是著名的《窥窗见鬼图》。

妖怪画皮扮美女,王生上套丢性命

这个青鬼就是王生在街上遇到的漂亮女子,为什么一个漂亮的女人好好的就成了一个丑陋的青鬼了呢?《窥窗见鬼图》里的青鬼又为什么要画皮呢?原来青鬼是一个害人不浅的恶鬼,在害人之后夺取了人皮,在人皮之上画了五官之后,穿上人皮就能够变成所画之人。所以王生在街上遇到的漂亮女子正是青鬼所画的人皮的模样。本以为是走桃花运的王生哪能想到,自己每天私会的女子,竟然是一个如此的怪物。

在知道女子是鬼怪变化之后,王生回头就跑,但是一个凡夫俗子又怎能和妖怪对抗,这个青鬼回头就把王生的心给掏出来了。虽然王生是一个渣男,但是他的妻子却非常的爱他,看到丈夫死后,妻子悲痛欲绝。于是就找到道士想救活王生,道士装作戏弄她后,她也忍气吞声。后来道士告诉他没有办法,她只好回家了,回家之后却非常郁闷,吐了很多秽物,正好吐在了丈夫身上,丈夫却奇迹般地活了。

放大十倍后竟然如此恐怖,网友直呼不敢看

《窥窗见鬼图》中画的就是王生在遇到道士之后,回到家里透过窗户看屋子的情景。这幅图的经典之处就在于作者通过出神入化的绘画技术,表现出了王生和青鬼的神情状态。包括王生惊恐的表情又夹杂着被吓傻不敢动的样子,甚至还能看出眼中的绝望。而青鬼面目狰狞的样子也展现得淋漓尽致,手执画笔聚精会神地画着人皮。而最让人恐怖的并不是这些。

作者最厉害的地方,其实是在青鬼所画的人皮之上。青鬼所画的人皮眉清目秀皮肤白皙,是一个十足的美女,是一个正常的男子都会被她的容貌所吸引的。可是在把这幅画放大十倍之后,竟然能看清楚皮上所画的女子的神态。王生盯着屋子里,青鬼盯着所画的女人,而被画出来的女人竟然诡异地看着某些东西。她看的是窗外的王生吗?网友仿佛感觉她看的正是我们自己,这让人不禁竖起了汗毛。

结语

世界上本没有妖魔鬼怪,这幅画知名度如此之高,其实是因为所描绘的景象非常的生动形象,就连妖怪的神态都被刻画得栩栩如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当时《聊斋志异》的名声非常火,借此机遇能够流传至今。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这幅画的话,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那就是我们中国的绘画技术在上百年前就已经到达如此惊人的水平,画作可以把三位角色的神态都展现得如此生动,实在是令人震惊。可惜的是这幅画作已经丢失了,否则一定能让现在的许多艺术研究者一饱眼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