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最著名也是最有代表性的著作就是《聊斋志异》,全书共汇集短篇小说篇。内容基本为评击科举制度的腐朽、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歌颂人类与花狐鬼怪进行不拘一格,完全开放的自由恋爱。
从《聊斋志异》来判断蒲松龄的政治立场的话,很难下结论说他是支持朱明还是满清,他的作品评击的整个封建社会千年来的共性糟粕,并没有具体针对哪个朝代。
蒲松龄是个非常渴望自由的超理想主义者,所以在他笔下,花妖狐魅都是正派的角色,她们与人类演绎的才是真正的、最真诚的爱情故事!可以看出他对挣脱封建礼教束缚的渴望非常强烈。另外,他作为一个屡试不中的落泊秀才,对封建科举制度已经感到绝望,从作品中很多篇章都透出了对科举制度所发的牢骚和唾弃。
总结一句:蒲松龄是生错了时代的人,他如果出生在现代社会,比如生活在现在的香港,他就没有了这些牢骚和向往,也就写不出《聊斋志异》来了。如果出生在清未民国初年,他肯定会是五四运动的积极分子。他这个人没有明确的政治立场,应该是没有反清复明的思想。
刚刚看到这个题目是我的思想也是瞬间崩塌了,谁都知道蒲松龄的名气之大,因为是《聊斋》的作者,已经在年前就已经扬名海内外,而且因为《聊斋》对世界的影响又那么深远,所以在人们的印象里,说起《聊斋》就是蒲松龄,谈起蒲松龄也就是《聊斋》,二者已经融为一体,永不分离了。
而据史料记载,蒲松龄的生卒年代都是在清朝而并非明朝,可是在清朝,你说有一点不合适你的小事,还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说的不计划和不辨辫子的话,那就是不大可能的了,那个年代的计划和留辫子是国家发布了皇令的,谁敢违抗那是要杀头的。更何况蒲松龄他们家族,史料记载都是官宦之家,难道他们家族敢公然违抗皇命吗?不可能的。
后来翻看了电影海报,以及剧情介绍,这才从里面看出了端倪来。成龙拍摄的《神探蒲松龄》,是斩妖除魔的鬼怪片,所以他它在年代上的脱节。是无可厚非的,它不是年代剧,它也不是人物剧,它只不过是神话了的捉妖降魔剧,因此他并不需要尊重史实、年代以及人物的原始资料。
剧名《神探蒲松龄》,他的人物“蒲松龄”并不是以《聊斋》的原作者蒲松龄作为原型来创作的,在这里它混淆了观众的视听,它不过是套用了“蒲松龄”这个名字而已,因此观众看到蒲松龄这个造型,极力的吐槽,极力的炮轰。
这也怪不得观众,而是因为电影编剧套用“蒲松龄”这个名字,确实太不合时宜了,我都奇了怪了,为什么不改成“钟馗”呢?那样就不会引起观众的错误理解了,钟馗本身就是捉鬼的。其实成龙大哥主演这个“蒲松龄”和那个撰写《聊斋》的“蒲松龄”,是八竿子打不着的。
再来看看剧情和史实,历史上的蒲松龄是因创作了《聊斋》这部古典名著而名扬四海,可是成龙大哥塑造这个角色“蒲松龄”呢,他本身出演的就是这个道士“蒲松龄”,所以首先就这个造型找到了网友的吐槽,说在清朝只有大事才可以不踢法,而陈大哥在这里出现的就是一个如假包换的道士的角色,因为他所表演的并不是怎样克服困难寻找素材来创作文学作品《聊斋》的“蒲松龄”,而他表现的是怎么样凭借自己的法力,上入天庭,下入十八层地狱,去斩妖除魔的故事情节,所以他和历史上的“蒲松龄”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人,两件事。还是那句话,如果他改成神探钟馗,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