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爆光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5154118.html有个姓冯的书生,年少轻浮,经常纵情饮酒。一天清晨,冯生外出遇到一位少女,着一件红色披肩,十分貌美,顿时心生爱慕。天快黑时,冯生喝得酩酊大醉往回走。经过一所寺院,这时,有一女子从里面走了出来,正是早上看到的那位美人。女子看见他,便转身进了寺院。冯生心想,她怎么会在寺里?只见一个须发斑白的老人走出来,请他到院内喝茶,两人互道姓名,才知老者姓辛。冯生乘着几分醉意,匆匆问道:“听说你有一位女公子,还没有找到乘龙快婿,我愿以玉镜台一方,作为聘礼。”辛老说:“我有十九个女儿,已经出嫁了十二个。婚嫁的事,全由老伴做主,老夫我从不过问。”接下来,两人只是无言。冯生告辞出来,迷了路,来到一所村庄,误入了郡君的府邸,那个郡君称冯生为外孙,问了他来龙去脉,知道冯生口中的女子便是辛家排行十四的辛十四娘,意欲为外孙促成这门亲事。就对旁边的婢女说:“去把辛十四娘叫来”。辛十四娘明白了郡君的意思,对郡君说:“郡君的意旨,我父母一定不敢有违。但这么草率地成婚,我就是死,也决不敢奉命的。”郡君笑着说:“小女孩,自有主见,不能强行改变她的志愿。”于是吩咐冯生回去查看历书,选择一个*道吉日,然后打发婢女把辛十四娘送了回去。冯生出来后,屋舍已无,只有一片墓地。冯生记起这里是薛尚书的墓地。薛尚书原是冯生祖母的弟弟,所以称他作外孙。冯生知道自己遇见了*,再到那个寺院去访问,只见殿宇荒凉,附近的老百姓只说寺里常有狐狸出没。心里暗想,如果真能得到一个美人,即使是个狐狸也很好啊。到了选定的吉日,辛十四娘果然坐着花轿来了,还命人抬着一个大瓷罐,放在屋角落里。当时,县里有个姓楚的公子,父亲在朝中做通*使,和冯生是同学,听说冯生娶了一个狐妇,也前来祝贺。第二天,楚公子便邀请冯生赴宴。辛十四娘对冯生说:“这楚公子猴眼睛,鹰鼻子,相公不宜与这种人交往,还是不去的好。”冯生听从。后来,楚公子考中了第一名,冯生屈居第二。楚公子家中设宴,一再相邀,冯生只好前去。席间,楚公子对冯生说:“我之所以居君前者,是因为文章的开头几句,比你略高一筹罢了。”冯生这时有了些醉意,大笑道:“你还以为是你文章做得好才考第一的吗?”楚公子气得说不出话来。冯生酒醒后,非常后悔,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辛十四娘。十四娘很不高兴地说:“你真是个轻薄之人!这种轻薄的态度,去对待修养很好的人,那就是缺德;去对待品德很坏的人,那就要招祸。看来你要大祸临头了,我不忍看你到处流落,请允许我离开你吧。”冯生流泪恳请妻子留下,辛十四娘说:“你一定要我留下来,我们就得有个约定:从今天起,你要杜门不出,断绝一切来往,不再酗酒。”冯生诚恳地接受了。一天,冯生到城里去吊丧,在丧主家里遇到楚公子。楚公子拉住冯生的手,苦苦邀请,硬是拉到自己的家里。原来,楚公子一直怀恨在心,他阴谋用酒灌醉冯生,诬以人命。半夜,冯生酒醒,发现床上有死人,随即便被楚公子捆起来送到广平府。十四娘得到消息,泪流满面地说:“我早已料到会有今天的大祸了。”后来冯生屈打成招,正要被处以绞刑。忽然听到有人说那个楚通*使被革职了,平阳府的道台大人奉旨,前来重审冯生的冤案。冯生被无罪释放回来,见到了妻子,不禁泪流满面,但冯生还不知道他的冤情为什么被朝廷知道了。十四娘指着贴身的丫头说:“她就是你的功臣。”冯生非常惊异地询问缘由。原来,十四娘打发她到燕都去,到宫中亲自向朝廷申述冯生冤情,这才得以释放。过了不久,十四娘忽然对冯生说:“我已看透了世态人情,厌倦了红尘世界,已经为你物色了一个很好的对象,让我们从此分手吧。”冯生听了,哭着伏在地上不肯起来。十四娘看他这样,便不再提这件事了。过了一年,十四娘忽然得了暴病,最终不治而亡,冯生悲恸欲绝。几天之后,冯生才娶了禄儿,两人生了一个儿子。但连年水旱,家中更加破落,忽然想起屋角落里那只瓷罐,十四娘常常把钱丢在里面,只见罐子里面全是金银,从此家里便富裕起来了。后来,老仆在路上遇到辛十四娘,骑着一头青骡,只听得十四娘问道:“冯郎还好吗?”并说:“请代我致意冯郎,我已成仙了。”说罢,忽然不见了。这个故事出自《聊斋志异》中的《辛十四娘》。书中评论:轻薄的话,往往出自文人之口,这是君子所痛心的。像冯生这个人,不过是在酒后说了一句实话,几乎酿成杀身之祸。如果家里没有一个狐仙,怎么能从牢狱中被释放出来,获得第二次生命呢?这是多么可怕啊!故事中冯生轻薄、酗酒,辛十四娘屡劝不改,终酿成大祸。和冯生成亲虽非辛十四娘本意,但她对丈夫也是有情有义,救他性命,帮他料理好一切才离开。辛十四娘,聪慧,不畏强权,且善于查人处事,值得我们学习。一个人的品格也提现在说话上,会说话并不是阿谀奉承,而是说话讲究尺度,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也是一个人高情商的表现。大家怎么看这则故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