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6聊斋志异蒲松龄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怎么办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聊斋》除了影视作品外,上次看应该是小学语文老师从学校图书馆借出来的小薄本,白话文的,里面也是删选了一部分文章,印象较深的是《偷桃》的故事,也想有一条绳索可以爬到天上去,后来在《剑雨》里面看到“神仙索”的时候就感觉很熟悉。《聊斋》的流传度算是很高了,高质量的影视作品(《倩女幽*》、《画皮》等),课文《狼》等都是为人熟知的。这次看也花了不少时间,虽然每个故事不长,但是篇目确实不少,有80篇左右吧(也是一部分删选,全集大概篇)。“写人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这是郭沫若给《聊斋》的评语。

既然是短篇小说的合集,那故事就真的是琳琅满目、缤彩纷呈了。书中有不少行为乖张,穿着破烂但法术高强的奇怪道士,主要看点就是他们施展的术法。《种梨》中顷刻间种核成树的障眼法,《崂山道士》里的剪纸为月、掷箸成人、移宴月中让人心向往之,还有那“心诚则灵”的穿墙术,《寒月芙蕖》中改易时令之大能。除了法术之外,脑洞大开的怪奇物语(甚至有点惊悚小说的感觉)也是让我眼前一亮,眼中、耳中皆可以有小人存在,灵*误附在他人身上的长青僧,通灵性、善盘旋的青蛇,变人为畜的造畜之法,自导自演的访神卖药的口技,不知是福是祸的酒神之虫,人来则兴、人去则枯的橘树,怕米(将米认成蛆,害怕其进入龙鳞,可以类比鲸与藤壶的关系吧)的龙。

再者就是篇目繁多的奇遇记和途中见到的妖*了吧,大体情节是这样的,有一士子或迷路或误入僻静之所,辄遇一二八芳龄女子,狐妖鼠妖蜜蜂妖,妖妖不一。这里有我很喜欢的几篇,《罗刹海市》前一部分有点《格列佛游记》中的大人国、小人国的感觉,也是一种现实的映射吧;《聂小倩》与荧幕经典略有出入,但其中宁母对小倩的态度转变,以及宁采臣与小倩的深夜伴读,还有颇为圆满的结局让人和*的界限没有那么明显,蒲松龄赋予*常人般的自由;《丑狐》中颇有潇洒姿态的狐跟趋于金银的人成了有趣的对比;《青梅》中善识人,知礼节的半狐(类比《犬夜叉》中半妖的说法)青梅的言行近于完美。蒲松龄故事中的妖*没有狰狞的感觉,有点像是情感跟人一样、却以另一种形态存在生物。这些篇目也体现了他非凡的想象力,《画皮》中的“如振衣状”让人汗毛瞬立,《莲花公主》颇有沈复《童趣》的神韵,《画壁》中的天宫仙境。

除了人妖、人*间的情爱,书中不少篇目用近似怪诞的方式描写了科考这一寒门子弟的登天梯。蒲松龄年少即中秀才,可直到七十二岁才被补为贡生。科举受挫,使他能够从底层看到地方官吏的无能贪婪,科举考试的重重黑幕,这些都构成了他笔下的另一方天地。《司文郎》中借瞽僧(眼睛瞎了的僧人焚文章,嗅其余灰来评判文章优劣的设定好有意思)之口指出所谓考官与高中者的文章“臭不可闻”;《考弊司》则以阴间事喻人间事,贿赂贪墨之行,光明正大,无惧天高皇帝远;《于去恶》讲的是张飞这样威武正直的人每三十五年会巡视文场,扫清考场弊行,然而“三十五年,来何暮也”,这也算是作者真实的写照吧;《促织》则是把目光移到黎明百姓,执*者的任意一个*策都可能给底层人民带来无法承受的后果,所以居高位而慎行,就如同《捕蛇者说》故事一般。

当然,并不是说其中所呈现的内容都是好的。可能因为时代的局限性,所有奇遇的结局或贪色贪财而亡,或高中娶妻,家室殷实,结局似乎太固化,故事的设定有精彩之处,但也稍显不足,之前看《卫斯理系列》的时候最大的收获就是奇遇过程的不可预测,以及思考主题的多样性。但是这瑕不掩瑜,《聊斋》的故事犹如大小不一的珠玉,熠熠生辉,有美丽的奇遇,有会心一笑的杂闻故事,有人性的妖*。“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聊斋先生讲来的故事还在流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