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孙方友新笔记小说奇药 [复制链接]

1#
吃铜治白癜风吗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131211/4306093.html

孙方友新笔记小说

奇药

摘自《陈州笔记》卷一,河南文艺出版社,年12月版


  古时候,陈州人称食道癌为“噎食病”。患病之人初期感到喉头有障碍物,吃东西咽唾沫皆不顺利。病到后期,水米不能进,等于是活活饿死。


  城南柳庄,有一个叫柳景的人,其母患了“噎食病”。柳景自幼没爹,是其寡母苦熬才把他拉扯大。如今母患绝症,颇是悲痛。柳景是孝子,整天背母四处求医,但仍不见好,而且越发严重了。


  柳母终于离开了人世。


  母亲死后,柳景心想:娘亲患的怪病,全是喉头作祟。这喉头上到底有甚物呢?若是取出怪物,寻法化解,病不就痊愈了吗?柳景想过,便取出刀子,默默地对母亲说:“娘,为了天下人,请您老饶恕孩儿的不孝!”言毕,又给娘叩了几个响头,然后便割开娘的喉节,用手触摸,果然发现一物,又软又硬,取出来洗过细瞧,那物状如粉蝶,硬软如脚月强,青里发乌。柳景凝望那物良久,叹道:“看来要娘亲性命者就是你了!”


  埋过母亲之后,柳景开始对付那怪物。他先给那物起了名,曰“筋蝴蝶”,然后放进醋中,浸泡三天,取出一看,丝毫无损;又放进烈酒里泡三天,仍是不见变形……一年过后,柳景用尽了许多办法,但就是不见“筋蝴蝶”化解。万般无奈,他便用铁钉在“筋蝴蝶”上铳了一个眼儿,穿上绳子,系在自己身上,一是表孝心,二是等想出新招儿再试解。


  这一天,家中来了客人。为招待客人,他杀了一只鹅。杀鹅的时候,鹅要挣扎——也可能是那根系“筋蝴蝶”的绳子时间久了,只听“当”的一声,那怪物掉进了接血的盆里。也就在这时候,鹅血已从鹅脖里冲出,等鹅死透,柳景急忙去摸那“筋蝴蝶”,可摸来摸去,却不见了!他惊诧万分,脑际间当即闪出一个疑问:难道鹅血能化解那“筋蝴蝶”吗?他顿觉双目发亮,热血沸腾,急忙又取来面箩和一个净盆,细细地把鹅血过箩两遍儿,最终没见到那怪物。


  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柳景如获至宝,但又有点儿不相信这一切全是真的。几经思索,他决定先找病人试一回。


  第二天早起,柳景收拾一番,早早地去了颍河镇。镇里有一中医,瞧病颇有声望。当年为母求医,柳景没少来这里。眼下家母身亡,自己却寻到了单方,一旦试验成功,柳景将天下扬名,代代发财了!想着辉煌的前景,柳景禁不住心潮澎湃。他努力镇定住自己,站在那郎中的大门口处,有意无意地询问着每一个走出来的病人。直到半中午时分,才问出一老太婆患的是“噎食病”。那老太婆骨瘦如柴,双目如井,趴在儿子的背上。老太婆的儿子约有二十几岁,满脸精明,见柳景拦路,颇为不快。柳景好生相劝,把他们母子领到背处,又细细询问了一回病情,听得老太婆与家母病情一样,高兴万分,便对老太婆母子说了喝生鹅血的单方,并特意安排若病好了一定要到柳庄告诉他一声。老太婆满目生疑,不相信地望着柳景。


  老太婆的儿子问:“你怎么知道生鹅血能治这种病?”


  柳景如实讲了一遍。


  老太婆的儿子迟疑片刻,最后才答应劝母亲试一回。


  老太婆母子走后,柳景兴致勃勃地回了家,刚到自家门口,突然想起忘记问问老太婆家的住址了!他连连懊悔,叫苦不迭。万般无奈,他只得坐家静等佳音。可一连数日过去了,老太婆那方却杳无音信!柳景心急如焚,回想老太婆当时的疑惑,又担心她根本就没喝鹅血,很可能已经离开了人世。可最令他担心的还不是这些,他最怕的是那老太婆喝了鹅血不起作用!


  等不得老太婆母子,他决心再找患者试一回。为单方保密,这回他再不直接对人说出鹅血之谜,上市买了两只肥鹅,偷偷杀了,把血晾干,配成药丸,然后包装一番,正欲去寻找病人,不想有人能治“噎食病”的消息已经传遍了颍河两岸。


  柳景如炸雷击顶,许久没还过神来。


  单方治“噎食病”的郎中姓吴,叫吴小,家住颍河南岸的小吴庄。柳景为探虚实,化装一番,急急过河到了小吴庄。当他走到吴小家门口的时候,差点儿气昏了过去!


  原来吴小就是当初那老太婆的儿子!


  望着如今又白又胖的老太婆和那春风得意的儿子,柳景顿时明白了一切,禁不住浑身发抖,扭身回了家。


  自己苦心寻得的成果被人占有,而且日见发财,柳景怎能咽下这口气!他两天两夜未睡,思来想去,唯一的办法是杀人灭口,使秘方回归柳家。心思一定,他叫过儿子,说了鹅血之事,并安排儿子说,如果爹死了,你就用此单方救世济人,光宗耀祖!从此这秘方要定为祖传,传男不传女,传长门不传他门,杀鹅制药等等一切要绝对保密,决不能在家行事,要跑到很远的地方买鹅取血……


  一切安排停当,柳景磨了快刀。当天夜里,他胸怀满腔怒火,一口气杀了吴小全家,然后毁了吴小制作的全部药丸。接下来,他跪在吴小母亲尸首旁,哀哀地说:“你们母子无情,也别怪我无义!为柳氏家族的祖孙后代,我不得不如此了!”说完,手脖一硬,便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几年以后,柳景的儿子长大成人。他遵照家父遗嘱,开始制作鹅血丸。可做梦未想到,柳氏鹅血丸治不得“噎食病”!


  柳景的儿子很苦恼,以为是爹故弄玄虚。后来又想自己的父亲用生命作代价,其中必有奥妙。他百思不得其解,就偷偷去了小吴庄,认真查询吴小母亲病好的经过。不料村人一提往事,都大骂他的父亲,为吴小一家抱屈。至于吴小用何单方能治天下不治之症“噎食病”,却无人知晓。


  柳景的儿子很气馁,认为家父干了一件十分愚笨的事。为弥补父过,他开始发奋读书,苦专医学,终于成了一名威望极高的乡间郎中。


  柳景的儿子成名之后,并不满足现状。为医术精益求精,他经常拜望周围的名老中医。有一天,他见到了一位年过八旬的老郎中,说起当年之事,老郎中还记忆犹新,大夸吴小是孝子,为母瞧病费尽了千辛万苦,并说他当年也曾给吴小娘亲看过病,也给她出过单方,但说不清她到底用没用!


  “先生出的是何单方?”柳景的儿子问。


  “让她喝喝‘天河水’!”


  “天河水”,古医书上有记载,就是死人骷髅壳里接的雨水,能治百病,可遇不可求。


  柳景的儿子急忙寻来“天河水”,让患“噎食病”的人喝了,可仍是不见效。


  后来,他又用鹅血与“天河水”配制成药丸,临床试验,还是不见起色。


  柳景的儿子长叹一声,对天叫道:“吴小,大家也!他能集众家之方为一炉,制出天下奇药!可惜,家父毁了一个天才!”


  从此以后,每逢清明前后,柳家人都要去吴家坟场供纸钱,直到现在……


  年1月。

孙方友(.9—.7),河南淮阳人,新笔记小说巨匠、文体家,被誉为中国当代“小小说大王”。作为小小说的开创者、笔记小说的承前启后者,孙方友自年起涉猎各种体裁的小说创作,著有长篇小说《*谷子》《衙门口》《女匪》等6部;中篇小说《虚幻构成》《谎释》等39部;短篇小说、小小说《颍河风情录》《罗汉床》《霸王别姬》等百余篇;特别是新笔记小说《陈州笔记》(由《陈州笔记》与《小镇人物》两个系列构成)系列的创作,被誉为继《聊斋志异》之后中国笔记小说的又一座高峰,《聊斋志异》和《陈州笔记》分别代表着笔记小说与新笔记小说两种文体的最高成就。除小说外,还创作有电视剧、散文作品等;曾获小小说创作终生成就奖、首届“金麻雀”奖、吴承恩文学奖、杜甫文学奖、郭澄清奖等各种奖项70余次;有近百篇作品被译成英、法、日、俄、捷克、土耳其等多国文字。

===========================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