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还珠格格》的家长小朋友们都应该记得有一集里,五阿哥要小燕子背成语,可小燕子不是认字认半边就是凭字面理解成语的意思,弄得笑料百出。今天小编也给大家汇集了50个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考考大家是否知道它真正的意思,也免得以后用错成语闹出笑话。
哀兵必胜
释义:原意是力量相当的两*对阵,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后指因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队,必定能取胜。
出处:《老子》第六十九章:“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提示:“哀兵”不能误解为哀丧的*队。
百身何赎
释义:表示极沉痛地悼念,即使自身死一百次,也换不回来。
出处:《诗经·秦风·*鸟》:“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提示:赎,抵偿。常常被误解为“死一百个人也不足以换得死者”。
不赞一词
释义: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后也比喻一言不发。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提示:常常错误理解为不说一句赞成的话。
不瘟不火
释义: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恰到好处。也可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火爆。
提示:常常被误用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且误写为“不温不火”。
不刊之论
释义: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
出处:汉·扬雄《答刘歆书》:“是悬诸日月不刊之论也。”
提示:刊,修改、修订。容易误用为贬义词。
不肖子孙
释义:指不能继承祖先事业的,没有出息的子孙。
出处:《庄子·天地》:“亲之所言而然,所行而善,则世俗谓之不肖子。”《孟子·万章上》:“丹朱之不肖,舜之子亦不肖。”
提示:不肖,不像其先辈。不是指对长辈不孝的意思。
不足为训
释义:指不能当作典范或准则。
出处:明·胡应麟《诗薮》。
提示:足,值得;训,准则、典范。并非是不值得作为教训的意思。
侧目而视
释义:斜着眼睛看人,不敢正视。现也用形容敢怒不敢言的样子。
出处:《史记·汲郑列传》:“今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
提示:常误解为“目光轻蔑地看”或误解为"尊敬”。含贬义,形容愤怒、不满或畏惧的样子。
惨淡经营
释义:下笔前竭力劳神构思,也值苦心经营。
出处: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霸》:“先帝御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诏谓将*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须臾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提示:常误解为经营不善,很萧条。
大而化之
释义:原指思想品德之博大,广大,光大,大到可以教化天下。现常用来表示做事疏忽大意,马马虎虎。
出处:《孟子·尽心下》:“大而化之谓圣。”
提示:不是指把大的化成小的。
登堂入室
释义:比喻学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亦比喻学艺深得师传。后也形容唐突进入,指鲁莽不礼貌的行为。
出处:《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提示:光由字面来理解意思是不对的。
二三其德
释义:三心二意,没有定准。
出处:《诗经·卫风·氓》“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提示:不是形容品德低劣。
非异人任
释义:指某事应由自己负责。
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年》。
提示:不能理解为一般人物就可担任。
分庭抗礼
释义:表示平等相待。后用来比喻平起平坐、地位相等或互相对立。
出处:庄周《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抗礼。”
提示:抗,对等。不可理解为“对抗”。
粉墨登场
释义: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治舞台。
出处:清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清勤堂随笔》。
提示:这个成语多用于贬义。
附庸风雅
释义:指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二回。
提示:附庸,追随;风雅,文雅,多指才学。不能误作褒义。
*斧神工
释义:形容建筑、雕塑等艺术技巧高超,像是*神制作出来的。
出处:《庄子·达生》:“梓庆削木为鐻(jù),鐻成,见者惊忧*神。”
提示:不能用来形容自然景物。
加人一等
释义:指超过别人一等。比喻学问才能超过一般人。也指争强好胜。
出处:《礼记·檀弓上》:“献子加于人一等矣。”
提示:并非指给予的比别人多一等。
久假不归
释义: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出处:先秦:“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
提示:假,借。并非长期请假不回来的意思。
苦心孤诣
释义:对某事用心,到了别人达不到的地步。
出处:清·翁方纲《复初斋文集·格调论下》:“今且勿以意匠之独运者言之,且勿以苦心孤诣戛戛独造者言之,公且以效古之作若规仿格调者言之。”
提示:常误作为“苦口婆心”。
屡试不爽
释义: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冷生》:“言未已,驴已蹶然伏道上,屡试不爽。”
提示:经常被误解为“没有成功”。
美轮美奂
释义: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也用来形容雕刻或建筑艺术的精美效果。
出处: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矣!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文子曰:“武也得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是全要领以从先大夫于九京也。”北面再拜稽首。君子谓之善颂善祷。
提示:轮,高大;奂,众多。凡形容美好事物就用这个成语是不准确的。
马革裹尸
释义:指用马的皮革把尸体包起来。多指*人战死于沙场,形容为国作战,决心为国捐躯的意志。
出处:《后汉书·马援传》:“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提示:不能理解为死的很惨,连埋葬的地方都没有。
木人石心
释义:形容意志坚定,任何诱惑都不动心。
出处:《晋书》卷九十四〈隐逸列传·夏统〉:“此吴儿是木人石心也。”
提示:并非形容人愚笨。
目无全牛
释义: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形容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已经到达非常纯熟的地步。
出处:《庖丁解牛》:“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提示:容易误用为贬义词。
评头品足
释义:比喻对人对事任意挑剔。
出处:清·*小配《大马扁》第四回:“那全副精神又注在各妓,那个好颜色,那个好太度,评头品足,少不免要乱哦几句诗出来了。”
提示:含贬义,与中性的评议不同。
奇文共赏
释义:发表错误文章供大家识别和批评。
出处:晋·陶潜《移居》诗:“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提示:原是褒义词,现多用于讽刺。
汗牛充栋
释义:本义是指用牛运书,牛要累得出汗;用屋子放书,要放满整个屋子。形容藏书很多。
出处:唐·柳宗元《文通先生陆给事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提示:只形容藏书很多,不用于其他事物。
罄竹难书
释义: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
出处:《吕氏春秋·季夏纪》:“此皆乱国之所生也,不能胜数,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
提示:罄,尽。贬义词。
穷形尽相
释义:意思原是指刻画生动,现指丑态毕露。
出处:西晋·陆机《文赋》:“虽离方而遁员,期穷形而尽相。”
提示:需要与“原形毕露”之意加以区分。
如坐春风
释义:像坐在春风中间。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
出处:宋·朱熹《伊洛渊源录》卷四:朱公掞见明道于汝州,逾月而归。语人曰:“光庭在春风中坐了一月。”
提示:容易错误理解为自然风光的美好。
上行下效
释义:意为上面或上辈的人怎样做,下面或下辈的人就学着怎样做。
出处:东汉·班固《白虎通·三教》:“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
提示:并非褒义词。不能用于表示群众以干部为榜样。
师心自用
释义:形容自以为是,固执己见,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见有闭门读书,师心自是,稠人广座,谬误差失者多矣。”
提示:并不是指用老师的心态。
石破天惊
释义: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难以形容的奇境。形容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出处:唐·李贺《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提示:一些媒体多用其指惊人消息,属误用。
始作俑者
释义:意思是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提示:滥用于一切倡导人,使用时注意褒贬色彩。
首当其冲
释义: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出处:《汉书·五行志上》:“郑以小国摄乎晋、楚之间,重以强吴,郑当其冲,不能修德,将斗三国,以自危亡。”
提示:一般作谓语,常被人误用为定语,代替“首先”。
万人空巷
释义:成千上万的人涌向某处,使里巷空阔冷落,不是街巷空空无人之意。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的盛况或新奇事物轰动居民的情景。
出处:宋·苏轼《八月十七复登望海楼》:“赖有明朝看潮在,万人空巷斗新妆。”
提示:常被理解为街巷空无一人,注意方向性。
望其项背
释义: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望其项背它还有只能看到背影,看不清头部的意思,也可以用来比喻可以企及对方所达到的成就或境界,但通常以否定句表示与“望”的对象有一定差距。
出处:清·汪琬《与周处士书》:“言论之超卓雄伟,真有与诗书六艺相表里者,非后世能文章家所得望其肩项也。”
提示:只用否定形式。“只能望其项背”表示“赶不上”是错误的用法。
危言危行
释义:正直之言,保持正直的品格。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杜畿传》:“当官不挠贵势,执贫不阿所私,危言危行以处朝廷者,自明主所察也。”
提示:危,正直的。是褒义词。
文不加点
释义: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出处:《初学记》卷十七引汉张衡《文士传》:“吴郡张纯,少有令名,尝谒镇南将*朱据,据令赋一物然后坐,纯应声便成,文不加点。”
提示:点,涂改。不可理解为“标点”。
无可非议
释义: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可用来形容人、事、思想、行动、品质等。
出处:《论语·季氏》:“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何晏注引孔安国曰:“无所非议也。”
提示:与“无可厚非”程度不同,“无可非议”表示言行合乎情理,“无可厚非”表示虽有缺点,但是还是可以原谅的。
无所不至
释义:指没有什么不去做,也指无处不到,还指没有什么没做到。
出处:《史记·卷一二九.货殖传》:“周人既纤,而师史尤甚,转毂以百数,贾郡国,无所不至。”
提示:贬义词。与“无微不至”的意思有天壤之别。
莘莘学子
释义:表示众多的学生。
出处: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莘莘学子,长期苦无出路及至科举废止,游学成风,他们便大批地来到日本。
提示:莘莘,形容众多。不能与表示数目等词连用。
学而不厌
释义:指学习没有满足的时候,比喻非常好学。
出处:孔子·《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提示:厌,满足。不可理解为“厌倦”。
咬文嚼字
释义:用于讽刺那些专门死抠字眼而不去领会精神实质的人,也讽刺那些讲话时爱卖弄自己学识的人。
出处:元·乔吉《小桃红.瓠犀微露玉参差曲》:“含宫泛徵,咬文嚼字,谁敢嗑牙儿。”
提示:一般用作贬义词。
一挥而就
释义: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多指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出处:宋·孙觌《鸿庆居士文集·翰林莫公内外制序》第三十卷:“一昔召公独草六制,宰相吴敏因是以危公,公解衣据案,一挥而就。”
提示:挥,挥笔。不理解为“指挥”。
溢美之词
释义:表示过分吹嘘的话语。
出处:先秦·庄周《庄子·人间世》:“夫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
提示:常常误用于褒义场合。
因人成事
释义:依靠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
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公等碌碌,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提示:只能表示贬义或自谦。
炙手可热
释义:比喻气焰盛、权势大。
出处:杜甫《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提示:含贬义。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完全背离其本意。
罪不容诛
释义:指杀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形容罪大恶极,易误解为罪行还没有达到被杀的程度。
出处:《汉书·游侠传序》:“况于郭解之伦,以匹夫之细,窃杀生之权,其罪已不容诛矣。”
提示:易误解为罪行还没有达到被杀的程度。
好书推荐
《卡梅拉上学记》
多年来深受小读者们喜爱的
卡梅拉大家族
给大家带来
一套有趣又益智
寓教于乐的丛书
那就是
上学记!
卡门、卡梅利多、贝里奥都要上学了吗?
对你没有看错!
现在小鸡们也到了上学的年龄,
在这套《卡梅拉上学记》中,
你将与卡门、卡梅利多、贝里奥还有很多好朋友一起
快乐地读书、写字、算术、画画、做游戏,开动脑筋学知识。
让5-9岁的孩子适应各种转变
是漫漫求学路的关键时期,
很多家长都是忐忑和期待并存。
巧用《卡梅拉上学记》,
针对性地帮助孩子养成新习惯,
很多问题都能轻松解决。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
需要用故事引导、活动丰富、逐步进阶学习难度,
《卡梅拉上学记》可以持续陪伴孩子学习,助力成长。
在课后或假期,
孩子无压力,时间不虚度。
每当孩子写作业或做练习的时候,
家长们最苦恼的是什么?
辅导
题不会做、单词不会读
……
所有让家长烦恼的问题
我们都给解决啦
《卡梅拉上学记》五册全部配有音频
不仅详细解释题目
引导思考
还有纯正的英语发音
家长再也不用为英语发音犯愁了
而且
音频可下载
反复收听
进入公号首页菜单
点击上学记
还犹豫什么,开始动笔做吧!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微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