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传奇故事三生多行善事,珍惜人生,古人 [复制链接]

1#

士绅刘孝廉是个品行不端的人,活到六十二岁得病而死。*魄见了阎王,他觉得自己身上有功名,便只作揖不下跪。阎王吩咐给他赐座,命人上茶。刘孝廉偷眼观看,发现阎王杯中的茶水清澈明亮,自己的杯中的茶水浑浊晦暗,心想:“这不会是传说中的迷*汤吧?”他趁阎王查看卷宗的时候,把茶水泼到桌子下,假装已经喝过茶水。

阎王看完刘孝廉生前的卷宗,发现他罪行累累,大怒,于是罚他下辈子做马。两名*卒用锁链将刘孝廉锁拿,押到一户人家门口,刘孝廉见这家门槛很高,自己行动不便,怕跨不过去,正在犹豫,*卒忽然举起刑杖打他,刘孝廉顿时疼痛难忍,晕了过去。

不知过了多久,他清醒过来,听到有人说:“生了,是个公的。”刘孝廉睁眼一看,自己已经变成一匹小马驹了。

刘孝廉心中明白,就是不会说话,肚子饿了,只好去吃母马的奶。就这样过了五年,刘孝廉已经长成了高头大马,主人很爱惜他,骑他时一定给他配上泥障,也从不让他快跑,他也没觉得多辛苦;可是家里的下人们骑他时就什么都不用,催他跑时,就用脚踝夹他的两肋,夹得他痛彻心髓。刘孝廉于是气得不吃不喝,三天就死了。

刘孝廉*魄回到地府,阎王发现他做马的刑期未满,且为了躲避惩罚,又轻生寻死,便剥了他的马皮,罚他做狗。刘孝廉沮丧不已,心想:做狗还不如做马。于是站在原地不肯去投胎。小*一顿乱棍,打得他抱头鼠窜,逃到旷野之上。想到与其做狗,还不如死了的好,刘孝廉便找到一处悬崖跳了下去。恍惚中似醒非醒,想动却爬不起来,往四下一望,自己已身在狗窝里了,母狗正在舔自己的毛。刘孝廉无奈,只有安心做狗。

等长大了些,见到人的屎尿,刘孝廉心里觉得污秽,决定誓死不吃,可是闻起来却是香的。他既不愿做狗,总想着快点死掉,可是又不敢自杀,怕阎王再怪他逃避惩罚。偏偏主人很喜欢他,不肯杀他吃肉。刘孝廉便故意去咬主人,将主人腿上的肉都咬掉了一块。主人大怒,将他打死了。

刘孝廉的*魄又来到地府,本指望着能投胎有个好去处,结果阎王大怒,因他咬伤主人,打了他几百大板,罚他下辈子做蛇。*卒领命,将他关进一间黑屋子。刘孝廉觉得屋中憋闷,便沿着墙壁爬到屋顶,挖了个洞钻了出去。结果出来一看,自己身在草丛中,不知什么时候已变成蛇了。刘孝廉发誓不杀生,只吃野果充饥。过了一年多,想到自己不能自杀,也不能因害人而死,想要找个因为行善而死的机会,却没找到。

这一天,刘孝廉正在草丛中趴着,听到远处传来车辙声,刘孝廉爬到路上观看,结果被车轧成了两半。

刘孝廉的*魄飘飘悠悠又到了阴间。阎王见又是他,奇怪地问:“你怎么这么快就来了?”刘孝廉把自己如何不杀生,又无意间被车轧死的事说了。

阎王因他无罪被杀,于是赦免了他之前的罪,命他转世为人。转正后的刘孝廉生下来就能说话,文章经史,过目不忘。辛酉年他中了举。他经常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看见别人骑马,一定劝人家给马披上障泥,而且还会苦口婆心地补充道:“千万不要用腿夹马,那样比用鞭子打它还疼啊!”

这个故事取材于《聊斋志异》,名字叫《三生》。

故事有点黑色幽默的意思,刘孝廉做人时作恶多端,死后被罚做畜牲,可是在做马和狗这些善良的畜牲时不珍惜生命,最后被罚去做人人害怕、讨厌的蛇,这时他反倒要不杀生,做善事,结果好事没做成却无辜被车轧死,这真的是太讽刺了。

蒲松龄对人性的了解和解读太深刻了,他用《三生》这个故事讲诉了人类身上共同的一个缺点,那就是不懂得珍惜。人们总是对已经拥有的东西不去好好珍惜,等到完全失去的时候又想着去争取,可往往这时已经没有机会了。

几百年前的蒲松龄早就看透了这个问题,他用如花的妙笔写了这个故事,以提醒人们要学会珍惜,作人、做事都不能轻易放弃。这就是古人的人生智慧,读完这个故事我对蒲松龄肃然起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