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半夜想要鬼叫门 [复制链接]

1#

夜深人静

如果书房里也堆着四亿两现银

不知蒲松龄是不是也怕*叫门呢?

上学那会儿

熬夜看杂书时常想

能像《聊斋》里的故事也挺好

有什么花妖狐精会半夜敲我房门

说些类似:

“借被以自温耳,幸勿见疑。”

(借你被窝儿暖暖身子,别误会哦)

或是

“清夜兀坐,得勿寂耶?”

(半夜独自看书,不觉得空虚寂寞冷吗?)

诸如此类软甜的*话

然后打开房门发现

对方长得美丽温柔、善解人意

或许还能帮我测测中美关系和下周股票走势

或许还能……

或许,宅男晚上就不该瞎看什么《聊斋》

早年间

鲁迅曾点评《聊斋志异》:

“花妖狐魅,多是人情

和蔼可亲,忘为异类”

书中的*,比人还像人

书中的人,比*还像*

此言不虚

除了画皮那几个少数派

婴宁、娇娜、辛十四娘、阿宝、聂小倩、连城

哪个不是极好的

因此,我并不怕*

特别是女*

唯一的担心

也不过是半夜站在我门口的

不是王祖贤

而似王祖蓝

我对《聊斋》的启蒙

大概是那部动画片《崂山道士》

又叫《王七学仙》

连说带唱挺有意思

读了原著反倒觉得乏味

“麻瓜”王生并不像动画片那样

有“万众创业,自谋生路”的雄心

连“穿墙进去,拿了就跑”也是杜撰

他无非是想学些法术发在朋友圈里

搏个“七哥牛逼”的彩头

那时觉得

崂山道士有什么好讲的

女主角缺位不说

男主角长得又活象李春江的儿子

根本没有流量

而且法术也不够酷炫

(用筷子变出妹子那个还凑合吧)

这样不如看霍格沃兹的邓布利多

还有小可爱赫敏的魔法少女养成记

不过

现在的我觉得

《崂山道士》里提到的“洁持”二字

实在太有道理

洁持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自律”

王生想学仙术

但道士只要他每天砍柴

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强劳”

把崂山神学院变成了茶淀农场

这就像我当年去学校

是要学习、考试、上好大学、当接班人

结果早上要升旗、做操

放学要值日、打扫

隔三岔五还要学雷锋满街找大嫂

就会感到不耐烦

但现在回想起来

我会觉得这就是在通往“洁持”

也就是“自律”的一种手段

虽然手段可以不拘泥一种

未必真的要用劳动、打扫才能通往目标

但对学校这个环境而言

也不失为低成本、高效果的做法

修炼道术前

要修炼自己的心灵

学习本事前

要学习做一个好人

很多时候

看似不值一提的小事

其实是让我们练习成为更好的自己

顺带一提

《聊斋志异》里的文章

基本以“异史氏之言”总结收尾

《崂山道士》讲到最后

故事已在众人对王生的嘲笑

和王生对道士的咒骂中结束

但最后一段的“异史氏之言”

蒲松龄却要借这个故事“讽今”

他说某些人“喜疢*而畏药石”

(喜好伤身的疾患,而害怕治病的药石)

王生自然是这种人的代表

好大喜功,想要的只是奉承

而拒绝劝谏

蒲松龄认为:

正是有了王生这种人

才会有附庸其上的推波助澜者

“遂有舐痈吮痔者

进宣威逞暴之术,以迎其旨”

(就有那些阿谀逢迎的小人

献上可以逞威扬暴的伎俩,来迎合他)

问题在于:

《崂山道士》中的王生指的是谁?

谁又是这个舔痔疮、拍马屁的小人?

蒲松龄的结论推导太快

我猜当时是有特定的指涉对象

不用太多解释

读者也能了然于心

王生当然是反面人物

喜欢别人阿谀奉承、讨厌忠言劝谏的小人

舐痈吮痔者也是反面人物

为一己之私逢迎谄媚、助纣为虐的恶人

道士则应该是正面人物

期待小人洁持的正人君子

蒲松龄在劝诫小人自律之外

却借“道士”这一正面角色

重点指责“进宣威逞暴之术”的恶徒

他认为

与其期待别人(王生)改变

不如自己(逢迎者)先做改变

蒲松龄肯定不希望他的读者都像我

只想着半夜敲门的女*

他借异史氏之言劝诫读者:

拜托

不要光打扫书房

更要打扫自己的心房

洁持

不仅律人

更要律己

(完)

长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