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聊斋之贾奉雉,一篇中国式人生寓言,诠 [复制链接]

1#
北京儿童荨麻疹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846512.html

生与死,是人类永恒的哲学命题。面对神秘莫测又必然到来的死亡,我们时而豁达从容,时而纠结恐惧;时而坦然淡定,时而又拼命想要逃避。不仅是普通人,甚至雄才大略的帝王,学富五车的士人,也常常堪不破生死的谜题。于是,无数人前赴后继、千方百计,想要跟命运与规则较量,或者能青春永驻,或者能一朝飞天成仙。

然而在真实的历史和生活中,这个梦想从未实现。不过在小说传奇中,我们不止一次与这样的故事邂逅,从樵夫砍柴遇仙的“烂柯人”到“阮郎归”,一代又一代的奇遇不断上演。《聊斋志异》中的“贾奉雉”丰富了这种故事的内涵,给予了更深刻的阐述。故事是喜剧的,人生却是无奈而忧伤的。

这是一个中国式的寓言。

1、屡试不第

贾奉雉是个读书人(《聊斋志异》中的男主角基本都是读书人),但他不是一般的读书人,而是“才名冠一时”的读书人。无奈明清时代的科场很公平,只认文章,才不管你的名气和流量呢。所以他考举人屡试不中,让他无比郁闷。

这一日,贾奉雉在路上遇到一个秀才,不仅长得丰神俊朗,谈吐亦是风雅,两人相谈甚欢,于是贾奉雉便邀请他到家做客。这秀才自称姓郎,他看到贾奉雉的文章后,颇不以为然,对他说,你的文章考个秀才绰绰有余,要是想考举人那还差远了。贾奉雉问他,那我怎么办呢?郎生拿出两个人的文章做范例,没想到贾奉雉认识这俩人,也读过他们的文章,听郎生将他们的文章做范例,顿时十分不屑,说道:“学者立言,贵乎不朽。”读书人写文章,是希望能够流传后世,千古不朽的。用这种文章来获取功名,就算当了大官,也让人不齿。郎生反驳他说,才不是这样呢。有人虽然文章写得好,但因为地位卑贱,读的人很好,很可能就会失传。你愿意抱着自己的好文章一辈子这样,就算了。否则的话,你根本就考不中,因为读你文章的考官,他们就是依靠这种文章出身的,怎么会看中你的文章?!贾奉雉听了,默然不语,郎生笑道,你还是太年轻气盛了!说完便告辞而去。

当年乡试,贾奉雉再一次名落孙山。想起郎生的话,不觉心动。他拿起郎生说到的文章,强迫自己读下去,然而实在是难读,读到一半便已经昏昏欲睡。他只觉得无比彷徨困惑,不知道自己到底应该如何。

转眼三年时间过去,又到了乡试前夕。郎生忽然又来了,他给贾奉雉出了七道题,让他作文。第二天来看贾的文章,说不好,让他重做。结果还是不满意。贾奉雉一时兴起,便从自己落第中的文章中,找到写得乱七八糟的句子,凑合成一篇文章。他本来是当做游戏,没想到郎生看了大声叫好,说就这篇了,你要把它背熟了。贾奉雉说,这文章写得言不由衷,根本就没走心,哪里记得住呢。郎生于是让贾朗诵一遍,与此同时,他拿笔在贾奉雉的后背上写了一张符。眼见郎生走了,贾奉雉不高兴,他想用水洗去这符,无奈已经浸入肌肤,怎么也洗不掉了。

不久,贾奉雉走进科场,果然题目正是郎生给他的那七道题。他原本想好好写出精彩文章,却无论如何也想不起来一个字,只有那篇乱七八糟的文章却在脑海中十分清晰。他觉得这样的文章实在太丢人,想着一边写一边改,谁知竟是怎么也改不了一个字,只好这样交卷上去。

2、走进仙山

贾奉雉走出考场,看到郎生正在门口笑吟吟地等他,问他怎么这么晚才出来?贾奉雉告诉他自己在考场中的情形,然后请他把背上的符弄下去。郎生让他自己去看,发现早已没有了。此时,贾奉雉再想回忆考场中的文章写的是什么,竟是全然忘记了。

几天后考试发榜,贾奉雉赫然高中,名列前茅。他重读自己的文章,却是汗流浃背,只觉无地自容,自言自语道:“这文章如果让天下人看了,我哪还有脸啊!”这时郎生来了,恭喜他终于蟾宫折桂。可贾奉雉却不高兴,他对郎生说,我想明白了,这种文章让我无脸见人,我准备要遁迹山林,从此与世隔绝。郎生道,你要是真有这想法,我带你去见一个人,便可以长生不老。贾奉雉也没告诉妻子儿子,便跟着郎生飘然远去。

贾奉雉跟着郎生越走越远,来到深山深处的一个山洞中,见到了一个老人,郎生叫他“老师”。老人对贾奉雉说,你既然来了,就要将红尘置之度外,才能够得道成仙。贾奉雉点头从命,跟着郎生来到一座精致简朴的院落。郎生让他独自安歇,自己转身离去。

贾奉雉躺在床上休息,忽然听到有老虎进门,吓得刚想大叫,随即想起老人的话,便收敛心性,不去理睬。老虎在他身边转了一会儿,看他毫无反应便走了。不一会儿,又有一股幽香传来,随即听到一个熟悉温润的声音“我来了”。这是他妻子的声音,贾奉雉听了心中惊疑。他不敢相信,也不敢睁开眼睛,以为是老人故意来试探他。可没想到,这真是自己的妻子。问她是怎么来的?妻子抱怨他,连个招呼都不打,自己就走了,很生气。这次来是郎生担心你一个人寂寞想家,便让一个老妇人带我来的。

夫妻二人一边聊起家事,一边便缠绵一番。很快天就亮了,贾奉雉听到了老人的呵斥声,吓得赶紧推开了妻子。妻子无处躲藏,便翻墙而出。这时,老人和郎生一起进来,老人生气地打了郎生几下,让他送贾奉雉离去。郎生带着贾奉雉也翻墙离开,对他说,我对你希望太高了,没想到你情缘未断,反而让我受到了责备。你先回去吧,我们后会有期。

3、重回人间

转眼间,贾奉雉已经回到了家,却意外地发现院子早已残破不堪,而村中的景象亦已经不似出来时的模样。看看来往的老幼男女,竟然没一个是自己认识的,内心无比惊诧。他向一个拄拐的老人打听,贾奉雉家在哪儿?老人说,这就是贾家啊!然后告诉他,当年贾家出了一件十分神奇的事情。据说这位贾先生考中举人后便离家出走,那时候他儿子才七八岁。等到他十四五岁时,母亲忽然又长睡不醒。后来贾子去世,留下两个孙子,过得越来越穷。没想到两个月前,贾夫人忽然醒了,大家都觉得特别奇异。

原来山中方一日,人间已是百年。不仅贾奉雉的儿子已经死了,长孙也已经去世,次孙名叫贾祥,此时已经是五十多岁了。世事沧桑,唯有叹息。

年已半百的贾祥出来,看到这个比自己还年轻的人,竟然自称是爷爷贾奉雉,还以为是骗子。这时贾奉雉妻子出来相认,才算证明了他的身份。不过这情形也实在是尴尬,这么年轻的夫妻,不仅有了年迈的孙子,更有了一大堆曾孙子、玄孙子。按照礼法,人家还得伺候这两位祖宗,实在也有点不情不愿啊。

此时,贾奉雉的长孙子已经去世,长孙媳妇出身书香门第,她对贾奉雉夫妻很是客气周到。不仅买了酒菜招待,还特意腾出儿子儿媳的房子让他们住。另一个孙子贾祥则不怎么拿他们当回事,十分怠慢。、

贾奉雉夫妻没有营生,总吃孙子的饭,也不怎么好受,于是他带着妻子离开孙子家,来到东村开设了私塾。他对妻子说,我后悔回到人间,然而此时也没办法了。我如果放下愧疚之心,想要荣华富贵一点也不难。

看开了的贾奉雉于是重新读书,一路不费吹灰之力,就考中了秀才、举人和进士。不久,又当上了两浙侍御,官高爵显。这时候,曾经怠慢他的孙子贾祥又来亲近,贾奉雉给了他一笔钱,然后断绝关系。

4、再度成仙

贾奉雉当了大官后,不畏权贵,敢做敢为。虽然得到百姓的称赞,却得罪了很多朝中显贵,他们便总是恶意诽谤他——后来也不仅是诽谤,他孙子贾祥的几个儿子都不成器,他们打着贾奉雉的旗号为非作歹,同僚以此来攻击他,他也实在无法辩解。后来贾祥和儿子死在狱中,贾奉雉夫妻被充*辽阳。贾奉雉对妻子说,过了多十年的富贵生活,还不如一场梦。我现在知道了,所有的富贵荣华都是地狱啊。我真是悔不当初,留在仙山不回来。

这一天,他们走到岸边,远远看到一艘大船驶来,船中走出一个人,请贾奉雉过去休息。贾奉雉无比欢喜,立刻跳了上去。大船随即扬帆远去,贾夫人着急了,也想要跟去,可已经追不上了,便纵身跳入海中。正在挣扎间,只见有人拿着一条白练将之救起,转眼船和人便踪影不见了。

跟随贾奉雉夫妇在一起的仆人认识刚才大船上出现的那个人,不是别人,正是郎生……

贾奉雉在人间和仙境转了一圈,终于又成仙而去。不仅自己去,还带着妻子同归,这样的命运真是太好了。如果不看过程,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最完美的结局,是让人羡慕的故事。

然而,好文章不能被认可,烂作品却可以一路被赏识;原本已经决定抛开红尘,却到底克制不住欲望;重返人间,也别无出路,最终还是要违心去中举做官;自己可以为官清廉,却要受到不成器的子孙牵累……他遇到的这些烦恼,也是我们常常遇到的生活谜题,隔了年的时光,其实并无太多差别。

人生充满了矛盾,道路艰难曲折,这期间有社会的问题,有他人的不善,也有自身的缺憾,这种种是非纠缠在一起,共同构成我们的命运,有悲有喜,有歌有哭,更多的是人到中年,参透世情后的沧桑、无力与厌倦。

贾奉雉很幸运,他想逃离时有着仙人朋友及时引领他飞跃成仙,我们众多普通人还要挣扎在红尘中,继续欢喜或忧伤,成功或失败,努力进取或随波逐流,读个“贾奉雉”式的人生寓言,聊以自慰而已。

一梦醒来,依旧要负重前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