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bdfal/150527/4630319.html狐狸精常用来形容相貌娇美,工于心计,魅惑男人的女人。在《中国妖怪故事》中,作者张云将妖怪分成妖、精、*、怪四大类。
所谓妖是由人形成或者一些动物以人呈现的,精则是直接由物体所化而成,*则是要求*魄不散,怪一般是生活中不常见,几乎没有见过的事物。
由分类可看出,我们常常拥有美丽容颜的狐狸精其实属于妖。但,谁也不会想到,现在臭名昭著、防不胜防的狐狸精,以前却是上古瑞兽。
古代早期属于图腾崇拜时期,狐狸作为神灵瑞兽受百姓敬畏三过家门而不入,立下治水功劳的大禹的妻子涂山氏便是九尾狐。《吴越春秋》中曾记载,“其九尾者,王之证也”。不过大禹娶亲出于年龄大了,恐不能留下后代的担忧,故可推测九尾狐尾巴多,也寓意着多子多福。
《礼记》中说,“狐死正丘首,仁也”。谈及九尾狐总会与丘联系起来,这其实是大禹的妻子涂山女思恋故乡的青台,后演变为青丘,来表明狐狸不忘本、仁义的精神品质。
在汉代的雕刻作品中,还特地将九尾狐与白兔、蟾蜍、三足乌并列刻在西王母的座位旁边,寓意吉祥。《太平广记》记载唐朝初期还有人信奉狐神,在房中祭祀来祈求庇佑。故有谚语“无狐媚,不成村”。
魏晋南北朝之后,狐狸的形象直接从上古瑞兽降格为妖兽在晋朝郭璞《玄中记》中有这样的传说,狐狸活到五十岁可以变成妇人,一百岁可以变成美女或者神巫,有的还可以变成男人去勾引女子,而且耳听八方,眼观四方,最擅长的便是蛊惑别人让人失去理智。活到一千岁的狐狸直接可以与天沟通。
狐狸从祥瑞逐渐变为妖惑之物,让人迷失,乃至于忘记自己初心。很多文学作品都表达出狐狸的魅惑与邪魅。明代小说中《封神演义》中的苏妲己就将红颜误国发挥到极致。
晋代干宝的《搜神记》记载,在东汉建安年间,沛国西海都尉的手下王灵孝就无缘无故地跑掉了,还是在一个空坟墓中找到他,但是行为十分古怪,有点像狐狸,总是哭着喊着找“阿紫”。最后他逐渐清醒,才慢慢会起来,他被一位叫阿紫的美女(实际上是狐狸所变)迷惑了,二人整天厮混在一起,让王灵孝乐不思蜀。
文学作品和传说的同质化,让人们逐渐对狐狸产生了刻板印象,一旦看到面容姣好的女子,就会联想到红颜祸水、祸乱朝纲,狐狸精逐渐沦为文人所厌恶的反派角色。
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让人们对狐狸精的看法有所改观,它们不再是刻板的吸食灵*的妖孽,而是有血有肉的人格化表征。像辛十四娘虽为狐妖,但处处为夫君谋划,将家里管理得井井有条,当丈夫遇到危难,会想办法把丈夫救出来。
婴宁因不知三从四德,女教女规,反而表现出率性自然,能够毫无忌惮的大笑,而且她心思纯洁,心地善良,常常救助人们于水火之中,狐妖是单纯的,反倒人则表现得人心不足以吞象。
不过蒲松龄的力量太微弱了,几个狐狸助书生成材的故事并不能影响古人对狐妖的刻板印象。到现在,狐狸精而是被当成魅惑的象征。
为什么好好的神兽会逐渐成为妖兽呢?古人对狐狸看法的转变不是突然的而是基于狐狸生理、历史渊源和民族心理特征等原因。
1.狐狸的生理特征毛色艳丽,体态轻盈
狐狸是犬科动物,身体纤瘦,有长且厚的毛发,走起路来步态轻盈,像女子的三寸金莲。试想在白茫茫的雪地上一只红色的狐狸让你心动吗?这强烈的色彩对比,实在让人对狐狸难以忘怀。
狐狸的一双眼睛有点类似猫的眼睛,瞳孔椭圆,眼角向上扬起,给人一种摄人心魄的感觉,关键夜晚还能发亮。狐狸的眼睛像女子的丹凤眼,直勾勾地望着你,总会让人沦陷。
狐狸有强大的环境适应能力,这得益于它的敏锐的听力与眼力。它又长又浓密的尾巴不仅能够帮助它们保持平衡,尾尖的白毛还可以迷惑敌人。如此生存技巧,总会让人错生狐狸本领强大的感觉。
2.集体潜意识的体现,父系社会的男性权威
俄罗斯*治家普列汉诺夫曾说,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都是由它的心理所决定的;它的心理是由它的境况所造成的;而它的境况归根到底是受它的生产力状况和它的生产关系制约的。
狐妖形象的转变反映的是集体潜意识的变化。早期是母系社会的荣耀时刻,在传说中总会强调女性的地位,而随着父系文明的建立,女性的形象也逐渐降低。
就连补天造人的女娲娘娘在不同的传说里也被当成狐狸精的象征。《封神演义》中,纣王受苏妲己的蛊惑,其实是女娲娘娘针对纣王在女娲庙性幻想的报复。
在三纲五常,女教女规森严的古代,淫妇成为男性不能忍受的绿帽子。他们对自己的妻子管教严格,不能直面自己的欲望,然后还要把脏水往女性身上泼洒,认为是受到蛊惑,从而满足自我享乐的欲望。
3.对美好事物的恋畏情结,儒释道影响下的寓言作用
韩寒曾经说,喜欢就会放肆,但爱是克制。对待的美好热爱的事物,总给人制造一种沦陷的错觉。狐狸精妖艳迷人,让人心向往之,瑞兽一旦过度沉迷,总会产生反作用。
狐狸的形象转变也是在悄悄提醒沉迷其中的男子,太过沉迷不仅会丧生,还会丧德,故自我克制很重要。
若能够合理修建自我欲望,媚态百生的狐狸精不仅不会伤害你,还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说起来这也是儒释道三重影响下的寓言警示作用。
总结
从《中国妖怪故事》这本书中,我们推测狐狸精一般以妖为主,早期因不忘本、多子多福被当成神兽,随着父系权威的建立与强化,曾经的女神逐渐被驱逐与质疑,成为生殖崇拜下的性冲动。别担心,怀着敬畏之心,善魅惑的狐狸精也不能把你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