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妖怪故事1080种妖怪,唤醒我们 [复制链接]

1#
治癜风如何治疗 http://m.39.net/pf/bdfyy/

说来惭愧,当我第一次看到《中国妖怪故事:中国妖怪大百科全书》这本书的时候,第一反应居然是京极夏彦,这位日本推理小说家的“百*夜行”系列和“巷说百物语”系列过于出名,以至于提到妖怪我竟然忘记了我国才是妖怪的“原产地”。

《中国妖怪故事》的作者张云在谈及创作缘起的时候,也专门花了大篇幅来介绍日本和中国妖怪文化的对比,之所以像我这样的读者会对日本的妖怪文化更为熟悉,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妖怪文化在日本已然是一门显学,无论是小说、漫画,还是各种影视作品,妖怪的形象到处可见,而且妖怪所代表的象征意义也非常广泛,并非只是反派、女妖等脸谱化的形象。

号称“搜神馆主”的张云正是为了打破这种现状,所以历时近十年,搜集和整理了种妖怪,并将他们的故事汇编成这本“大百科全书”。

什么是妖怪

东晋文人、有着“玄怪之先”之称的干宝在《搜神记》里对妖怪做出了如下定义:

妖怪者,盖精气之依物者也。气乱于中,物变于外。形神气质,表里之用也。本于五行,通于五事,虽消息升降,化动万端,其于休咎之征,皆可得域而论矣。

依据上述定义,妖怪具有三重特点:

首先,妖怪是一些怪异、反常的事物,超越了人类的认知范围;

其次,妖怪是依附在山石、植物、动物、器具或人体等实体之上的;

第三,妖怪会出现在人类可接触的范围内,可以被人类的感官所感知,而非虚幻的妄想。

基于以上几点,妖怪不包括神仙和异人异象。

在《中国妖怪故事》里,张云将妖怪分为了妖、精、*、怪四大类,分别指的是:人之假造为妖,如狐妖;物之性灵为精,如山蜘蛛;*之不散为*,如画皮;物之异常为怪,如天狗。

妖怪文化的演变

我国妖怪文化的起源很早,在上古的神话传说和原始宗教传说中常见有关万物有灵的故事,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草木、鸟兽虫鱼都有可能与妖怪扯上关系。我们现在比较熟悉的大概是被称为“古今语怪之祖”的《山海经》。受《山海经》影响,后续出现了很多志怪经典,如《神异经》《十洲记》《博物志》《述异记》等等,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佛教盛行,各种志怪小说更是达到鼎盛时期,干宝的《搜神记》也是在这阶段出现。

从志怪经典所反映的文化内涵来看,到了《搜神记》之后,尤其是唐代的时候,妖怪故事开始从反映民众对大自然的解释,开始走向日常生活,妖怪形象不仅充满了烟火气,还带有浪漫主义色彩,例如《古镜记》《枕中记》《柳毅传》等。再到明代的古典小说,《西游记》《封神演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等等,已经使得妖怪成为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小说家们将其与推理和悬疑结合在一起,极大地推动了妖怪文化的普及。更不消说清代的《聊斋志异》,至今仍然是影视作品的创作源泉,很多书生佳人的爱情故事脍炙人口、家喻户晓。

诚如作者所言,“中国的妖怪文化记录着社会变迁、先人对于世界的探索和想象,是自身世界观、价值观和生存状态的综合展现。”

换个视角看世界

《中国妖怪故事》是一本百科全书类的书籍,其编排形式就像字典一样,可以在索引中查找对应的妖、精、*、怪,每种妖怪都有若干个古典里的小故事来概述其形象。

这本书之所以能够在豆瓣上得到很高的评分,我想除了这本书本身的丰富内容之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启发读者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世界。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得主晓航在推荐序里有一句话很打动我,这样一本书最让人吃惊的是思考的角度,“那是一种看待世界的不同寻常的角度”。

妖怪本来就是“社会状态、人类心理、文化衍化之映射”,“存在于人心和世界的缝隙之中,人妖共存,有人的地方才有妖。”这让我想起最近看《姜子牙》的一些随想。

电影《姜子牙》围绕着九尾狐的故事展开,九尾狐早在《山海经》时代已有记载,但有趣的是,九尾狐的形象在典籍中的描述并非完全一致。在《山海经·山经》中提到的九尾狐藏于青丘山中,“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最后一句的意思是,吃了九尾狐的肉,可以不受妖邪侵扰。在《海外东经》和《大荒东经》中也都提到了青丘山上的九尾狐,九尾狐在我国的古代神话中其实是象征祥瑞的生物,传说世平则出为瑞,像《宋书·符瑞志》中所讲,“白狐,王者仁智则至”。

看过《姜子牙》这部电影的观众会知道,在剧中九尾狐是因错付真心而心生怨恨的大反派,因九尾狐现世而导致的后果是生灵涂炭,也导致人们见到类似狐妖的人也会变得走火入魔一样。虽然这是一种艺术化的手段,但生动地展现了人们对待妖怪的态度的确是由心而生的。

就如同我们认知这个世界上其他的事物一样,妖怪对于我们的意义是一种社会建构的过程,从妖怪文化的演变也可以清晰地看到人们对待“妖怪”这个概念的态度发生过诸多的转变。

在翻查妖怪文化的相关材料时,我无意间看到了这样一条记录,原来蔡元培先生曾经在年将日本著名妖怪学著作《妖怪学讲义》翻译成中文并引进国内,并编写了《寻常小学妖怪学教科书》来试图使用妖怪学解决中国落后的迷信。我们都知道,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曾任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更是北京大学校长,他的改革让北大焕然一新,充满学术与自由之风。蔡元培先生居然也会与妖怪学有所关联,这不禁让人真的换个角度去思考妖怪文化的意义所在。

写到最后,突然想到,所谓妖怪者,盖精气之依物者也。我们时不时会提及的“睹物思人”其实也是感受到了旧人遗留在旧物上的精气吧,换个角度来看,妖怪与我们对先人的缅怀竟有共通之处,我们会被吓到,还是会被暖到,大概都在一念之间吧。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