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诸城拾遗诸城孙必振的故事入聊斋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诊疗体系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555680.html

在诸城,人们每提到相州镇的王氏家族,都会滔滔不绝地讲出一大串名人的名字。如清朝时期的王沛壇、王堂等等及近代的王统照、王翔千、王希坚、王愿坚等等。其实还有一位被人们忽略了的相州名人,他就是相州五村的孙必振,他的故事被蒲松龄写入《聊斋》。

孙必振(~),字孟起,号卧云。诸城市相州五村人。

孙必振自幼读书勤奋,好学上进,清顺治十六年(年)中进士,康熙三年(年)授河南怀庆府推官,负责怀庆府的刑狱。怀庆府所辖武陵县有一李家富户,被史姓豪强与张姓官吏勾结,陷害下狱,已关了三年。孙必振到任后,李家到衙门含冤告状。孙必振阅览状纸后,即深入民间,微服私访,终于将案情查明。于是,亲自审理此案,在人证物证面前,被告史、张二人低头认罪,被逮捕入狱,判以重刑,李姓当庭释放,民心大快。

然而,因有恶人作崇,孙必振突然被罢官还乡。

康熙八年(年),孙必振被重新起用,任命为山西陵川知县,该县居太行山之巅,人畜饮水极为困难。孙必振亲自实地勘察,带领民众开渠凿井,百姓纷纷称颂。随后,孙必振又在此县修复学堂,建书院,亲自为学生上课,所教学生中有不少考中举人、秀才。陵川县经多年战乱,百废待兴,出山的道路阻塞,商旅不行,孙必振又率众凿山开道,以通商旅,当地人称此路为“孙公峪”。百姓对孙必振十分爱戴,当他任期满离开陵川时,民众送出百里。后又立祠奉祀名宦。

康熙十六年(年),孙必振升河南道御史。到任后,他经过周密调查,上疏河南漕粮有折色之弊(清朝时,漕粮多征实物,有时折价改征银钞,谓之折色),朝廷准奏,处理了一批贪官。

由于孙必振*绩卓着,经大学士魏象枢推荐,升任左都御史,奉命视察浙江盐*。到任后,力除旧弊。不久,又迁河南道。所辖遵义总兵李师膺,在韩城任职时,贼兵来击。贼兵未到,李师膺据城先叛,屠杀职官,劫掠良民。反贼被清兵击败后,李又投靠王辅臣。平凉困降时,李混于厕中浮囚冒功,求得总兵之职。孙必振上书弹劾,请朝廷罢斥,以为武将之戒。朝廷允从,罢了李的官职,清除了官吏中的叛奸,大快人心。

孙必振每到一处,尽职尽责,爱民勤*,事必躬亲,因积劳成疾,以病归里,七十而卒。

蒲松龄在与诸城友人交往中,闻知孙必振大名及事迹后十分感动,为警示世人,便将当地传说的一件孙必振事迹写入《聊斋志异》第九卷。有一篇《孙必振》:

孙必振渡江,值大风雷。舟船荡摇,同舟大恐。忽见金甲神立云中,手持金牌下示;诸人共仰视之,上书“孙必振”三字,甚真。众谓孙:“汝必有犯天谴,请自为一舟,勿相累。”孙尚无言,众不待其肯可,视旁小舟,共推置其上。孙既登舟,回首,则前舟覆矣。

故事中,为什么与孙必振同舟之人皆遭天谴,而他能独还?正是因为他勤*廉洁,公正为民,才感动了天神,免遭厄运;感动蒲松龄,才被收入《聊斋》。

(李华忠)

责编:麦田

转载请注明“转自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