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域外回响ldquo中国式rdquo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的治疗秘方 http://m.39.net/pf/a_4575144.html

卡夫卡是中国读者非常熟悉的作家,很多中国当代作家在创作上受到他的影响,视其为“知音”。而卡夫卡对中国亦充满了想象、向往,他阅读、写作中国,曾经说自己就是一个中国人。卡夫卡与中国到底有着怎样的情缘?今天,我们推送这篇文章,邀您一起来了解。

弗朗茨·卡夫卡(—),一位出生在布拉格、用德语写作的犹太作家,被誉为欧洲文坛的怪才,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宗师和探险者。如今,卡夫卡的作品已经成为现代文学中拥有读者最多、争议也最多的作品之一。关于卡夫卡,非常有意思也十分有意义的是:作为一个西方作家,卡夫卡却特别钟情于中国文化,他曾经说自己就是一个中国人。

年5月中旬,卡夫卡从玛丽恩温泉寄给女友菲莉斯一张明信片,上面写着:“当然现在因为宁静和空旷,因为所有的生物和非生物都在跃跃欲试地摄取营养,这儿显得更美了,几乎不曾受阴郁的多风的天气的影响。我想,如果我是一个中国人,而且马上坐车回家的话(其实我是中国人,也马上能坐车回家),那么今后我必须强求重新回到这儿。”对于这番话,学界有诸多不同的猜测和解释,不过在我看来,这段话至少表明卡夫卡对中国文化充满了热情和亲切感,对古老的中国非常理解和向往,而这一切又体现在他的思想和创作中。许多年以后,卡夫卡的思想和创作又反过来深刻地影响了许多中国当代作家,乃至影响到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路向和品格,我称之为卡夫卡的中国情缘。

卡夫卡特别钟情于中国文化。他阅读了大量翻译成德语的中国典籍、诗歌、传说故事,认真研究过西方学者撰写的有关中国及东方的著述,翻阅过许多西方旅行家、神职人员、记者、*人、商人等撰写的旅行记或回忆录。他在书信、日记及谈话中多次谈及中国文化,对中国古代哲学非常崇拜和赞赏,他曾将中国清代诗人袁枚的一首诗抄录下来,送给女友菲莉斯,并反复引用这首诗:

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尽炉无烟。

美人含怒夺灯去,问郎知是几更天?

卡夫卡一度将自己想象成那位远在中国的“情郎”,希望他的女友在他深夜写作时夺灯而去。卡夫卡特别称赞由汉斯·海尔曼编译的《公元前12世纪以来的中国抒情诗》是一个“非常好的小译本”,由布贝尔编译的《中国*怪和爱情故事》更是“精妙绝伦”,而后者实际上选译自中国古典小说《聊斋志异》。他“不仅钦佩古老的中国绘画和木刻艺术”,还读过“德国汉学家理查德·威廉·青岛翻译的中国古代哲学和宗教书籍,这些书里的成语、比喻和风趣的故事也让他着迷”。这里的理查德·威廉·青岛就是著名的德国汉学家卫礼贤。卡夫卡曾将卫礼贤翻译的《中国民间故事集》作为礼物送给他的妹妹奥特拉。卡夫卡现存最早的小说《一次战斗纪实》就与中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后来他又创作了中国题材的小说《往事一页》《中国长城建造时》《一道圣旨》《中国人来访》等,他的其余作品也与中国思想文化有着某种或隐或显的相似和一致性。

卡夫卡与妹妹奥特拉

大致可以说,卡夫卡的一生经历了想象中国、阅读中国、描绘中国和创作中国这一过程,这在西方作家中虽然不能说是绝无仅有,至少可以说是非常独特、难能可贵的。同时,卡夫卡又是中国读者非常熟悉、敬重的作家,他被许多中国作家视为“知音”。受到卡夫卡影响的中国当代作家包括宗璞、莫言、余华、格非、马原、徐星、刘索拉、皮皮、蒋子丹、残雪等。卡夫卡影响了整整一代中国作家和成千上万的中国读者,因此有人说:“卡夫卡影响了我们每个人,不仅是作家而已。”

卡夫卡对中国作家的影响和启示最初源自他笔下的艺术世界,那是一个荒诞而又真实的世界,譬如《变形记》;之后中国作家便被卡夫卡独特的创作观念和写作手法所吸引,譬如格里高尔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再往后,人们才注意到卡夫卡独特的人生经历和人格品质,发现他的人品和作品是融为一体的;最后,中国学者发现卡夫卡其实一直非常向往和憧憬中国文化,对中国文化多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