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期,中国版图上外侵不断,四境关系紧张;内政混乱,洋务运动掀起挽救政府的热潮。有一代志士仁前仆后继,殚精竭虑地尝试自救,近现中国正处在动荡不安之中。他的出生,让这个名门看到了新的希望。
1.童年快乐的黄金世界
年,鲁迅出生在浙江绍兴的名门望族周家,官宦之家书香门第。他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笔名鲁迅。当时,绍兴闻名的特产是师爷和黄酒,这方水土影响了周家人的性格,也形成了鲁迅独特的故乡体验。
祖父周福清在北京做官,冷峻、尖刻的文风和多疑善骂的性格,他对外恃才傲物、满腹牢骚,对家人经常直言大骂。耳濡目染的这些性格还是留给了孙子,也构成了鲁迅日后多疑尖锐的文风特色。父亲周伯宜性情沉默、嗜酒苦闷,不易接近。
但童年的鲁迅快乐地沉浸在两位女性的疼爱之中,是祖母和母亲给了鲁迅丰富的爱的滋养。鲁迅的童年是幸福的,祖母是故事大王,给了他思考和想象的能力;母亲是戏迷,影响着他对艺术的热爱和景物的观察力;就像鲁迅在《社戏》中那充满诗意的笔触,把景物、声音、趣事,徐徐地展现在我们眼帘,栩栩如生。
他对小伙伴闰土形象的描写,让我们眼前浮现出那副图画:深蓝色的天空挂着一轮金色的圆月,一个少年,项带银圈……令人难忘。
祖母的故事让鲁迅喜欢读书,从杂书和绘本中寻找有趣的故事,有《山海经》《三国演义》《聊斋志异》等等。鲁迅是自由快乐的,别人家的孩子从启蒙开始读的就是四书五经之类,实在枯燥乏味;而鲁迅家族中教孩子读的书,都是小孩子感兴趣的,从《鉴略》开始读到《诗经》,然后再到《西游记》,小孩子读起来自然会兴趣盎然。后来到了三味书屋,他才开始读《论语》《孟子》等。
不光是从故事、戏曲和图画中,他生出欢喜、悲伤等丰富的感情,在美妙的大自然中,也陶冶着他的心灵和感官。在他家的百草园中,他描写的那些花草,都像是他置身在天堂般的乐园。他的童年童趣,在他丰富生动的笔触下,黄金世界的美好,一个个展现在我们面前。
2.少年体验在人间的成长
在他13岁那年,家庭遭逢巨变。祖父因行贿入狱,家中困窘起来。母亲将他们送回娘家随舅舅生活,曾听到邻居说他们是要饭的,此后,他敏感的心便沉在了苦涩中。
幸运的是他和友舅舅借书、聊天,他读到了《封神演义》《红楼梦》之类的小说,以书为伴,享受孤独,在安静的世界里丰富着自己的内心,也感觉着寄人篱下的不自然。
受到祖父的牵连,父亲的秀才被革去,父亲更加失意,滥饮无度不久病倒了。周家的经济十分拮据,全靠典当资产度日。每天出入当铺和药店,他吃尽了各种蔑视和冷落,父亲还是撒手人寰。生活继续着,而世间的苦痛折磨也在继续。父亲死后,他很难理解平时温和恭敬的亲戚们,突然间为何都变了嘴脸?
少年鲁迅,在流言和侮蔑、白眼与冷笑中,受到了初涉世事的百般凌辱,多年之后他回忆起这段日子时依然心寒。
他曾写道:有谁从小康之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在童年,鲁迅有祖母和母亲的濡染,以及他在书画中与美好自然中的感受,让他自由舒展着自己的触角。他的感受力、想象力、爱和同情心都成长起来了,这些原始的乐土,都给了他最初的文艺滋养。
是童年时光,让他开辟了有趣自由的求知途径。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