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夏目友人帐》妖怪原型知多少?
胆小如我,从小就被过于写实的《聊斋志异》电视剧惊吓过度,一直不喜欢这种清凉题材。
然而,一部绿川幸的《夏目友人帐》,却打破了我长久以来的刻板印象和害怕抵触,用另一种目光去重新认识和接受这些奇异的存在:
高中生夏目本来可以拥有平凡的高中生活,但是,却因为能看到妖怪而徒增烦恼,性命堪忧。一次偶然的机会,夏目巧遇猫神得知了一个秘密,夏目的外婆玲子有一本“友人帐”,上面记录了所有被玲子打败的妖怪的名字,玲子死后,妖怪为夺回名字,才纠缠夏目。只有把妖怪的名字还给他们,夏目才能恢复宁静的生活。所以虽然害怕,但是为了重回平凡,夏目与猫神拿着“友人帐”开始了寻妖之旅。
这不是一部讲述探险悬疑的惊悚片,反而引出了一段段关于妖怪的感人故事。
妖精们特有的真情实感和温柔细腻,让我可以忽视这些其实已经“萌化”到不可怖的形象,被温暖,感动和治愈着。
在我感叹日本的漫画创作和动画制作的奇思妙想的时候,却突然发现一个更加惊人的事实——
《夏目友人帐》里多个圈粉可爱的经典妖怪形象,原型都来自中国古代神话和传说。
比如经常晒干在路边,需经要夏目浇水的“河童”,其实起源于我国的“河伯”传说,最早汉代东方朔《神异经》中,要比这个呆萌的卡通形象霸气潇洒多了:
传说西海水上有一种妖怪,骑着长有红色鬓毛的白马,白衣玄冠,身后跟着12个童子,行走如风。他有时会上岸,马到哪里,水到哪里,大雨磅礴,他实则被看做是河神的象征。
这不是特例和巧合,有着日本漫画第一人之称的水木茂曾经说:“日本妖怪至少70%来自中国,日本本土的妖怪不过10%。”
我们除了有耳熟能详的《山海经》《聊斋志异》的古代志异经典外,现代还有这样的研究或作品吗?这种小众文化,为何墙内开花,墙外更香?
其实还真有。
有资深爱好者,醉心研究,用爱发电,花了十年时间,研究、收集、整理有关妖怪的文字,辑录了将近部典籍,合计中国特产妖怪种,他还要把这些晦涩难懂的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建立起一个庞大的中国妖怪体系的百科全书大合集。
鲁迅文学奖得主,作家晓航对这本书高度评价道:
“这是一本开宗立派的妖怪大辞典,这本书绝对填补了中国妖怪学的空白,意义重大,功德无量。”
这就是来自自称为“搜神馆主”的作家张云精心撰写的《中国妖怪故事》。
(二)从《中国妖怪故事》的优点,看小众冷僻文化为何在发源地没落?
1.作为严肃的研究学科,地位尴尬又微妙,逐渐式微
一定会有人质疑,不就是些口口相传的神话故事,不能当真,也没用处,还有人当做研究课题吗?
作者张云翻阅收集的这部古籍,对一般人来说,别说看过,除了上述提过的《山海经》《搜神记》《聊斋志异》之外,我们又何曾听过其余多本书的名字?
日本就有体系健全的“妖怪学”:
明治时期,日本文学博士,日本佛教哲学家、教育家井上圆了就创立了妖怪学,并著有《妖怪学讲义》。他被称为妖怪博士。日本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妖怪作为一门学问进行研究的国家。从民俗学+神话+宗教的角度,对妖怪进行系统研究,有助于对社会文化进程的理解,上升到一门正规学术学科的高度。日本的妖怪学发达且流行,高校不仅开设妖怪学课堂,还以讲座、展览等多种方式,作为本土文化,进行国内外的传播推广,甚至国内都有日本妖怪的粉丝后援团——但原型都是中国妖怪却鲜有人知。且不论国内文化断层背后的原因几何,反观日本,就证明了,重视才是发展的先决条件。
2.缺乏现代学术研究和好的科普作品的推广
在这本《中国妖怪故事》之前,说实话,作为读者,真想要去看看这种偏门书籍,现代寥寥无几,文言文阅读难上加难。
甚至是日本漫画家水木茂年出版《中国妖怪事典》,对中国妖怪进行了一次系统梳理。
属于我们自己的系统,详实,全面的梳理,只是迟到,不会不来。
年,《中国妖怪大全》收录了个妖魔鬼怪,种奇禽异兽,27位神仙异人,17种仙草奇虫等合计个妖怪,个神话故事,幅经典绘画。
而这本新书,《中国妖怪故事》像是贴心地打造出一本词典,按照汉语首字母拼音顺序排序,非常方便索引。
作者将妖怪分成“、妖、精、鬼、怪”5个大类:
统领:白泽,地位崇高的神兽,祥瑞之象征;方相氏是旧时民间普遍信仰的神祇,为驱疫避邪的神。妖:人或者动物所化,呈现为人形。精:山石、动植物(非人形出现)、器物所化。鬼:幽灵、魂魄等。怪:不常见,不熟悉的特别事物。
但这还是不够的。
在日本,论学术价值的正经科普,古有江户时代画家鸟山石燕绘制《画图百鬼夜行》《今昔画图续百鬼》《今昔百鬼拾遗》《画图百器徒然袋》四部妖怪画卷,今有《日本妖怪物语》《日本妖怪大全》等著作;
论轻松接地气和流行文化的结合,能把妖怪学,融入《夏目友人帐》这类动画,变成一个治愈温暖的故事,借吸引眼球的设定,来传达来被我们遗忘在回忆中的,那些值得珍惜的真善美的人生道理和生活哲学。
因为也许曾经的人们在焦灼不安的情绪中,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恶劣环境中,在面对疾病痛苦,天灾人祸的无能为力中,也许才因此衍生出这样的传说,让大家忘记原本双脚扎根在土地上的无可奈何,用悲悯的眼光感受着,作为一个排泄负能量的出口,寄托人们对治愈疾病,获得幸福安康的希望。
(三)为什么倡导妖怪学?
妖怪学不是封建迷信或者传播猎奇故事,这些学术研究,是要用科学眼光揭示为何会产生这些文化符号,为何会广为流传,是可以从民族心理、民族文化和历史的角度去研究妖怪故事的传承与社会发展的的息息相关,更可以研究背后所蕴含的社会学和文化发展史。
就像研究妖怪文化的学者说到,这是东方文明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奇特文化,妖怪体现了民间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那些具备民族及地域特征的妖怪并不陌生,比如雷峰塔下的白蛇,涂山的九尾狐,都是陪伴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
中国的妖怪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从未断绝。古人写妖、写怪,除了博物、志趣,其实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