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谁说年轻人欣赏不了戏曲德云女孩们表示评剧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助力白癜风康复 http://pf.39.net/bdfyy/zjdy/161222/5131651.html

提起戏曲会想起什么?京剧?黄梅戏?豫剧?河北梆子?今天给大家安利一个超级超级受到年轻人喜爱的一个剧种,那就是评剧!为什么说是受到年轻人喜爱的剧种呢?因为评剧和其他的剧种不太一样,评剧唱起来以后,并不是那种咿咿呀呀的,而是语速很快的那种,很符合年轻人的口味。

我们先来说说评剧的一个发展。评剧,流传于中国北方,汉族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位列中国五大戏曲剧种。曾有观点认为是中国第二大剧种。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

其实关于评剧名字的由来,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但是统一的就是原先评剧并不叫评剧,而被称为“平剧”,没错,就是京剧的那个平剧。因为这个京剧的班主就不高兴了,而后才在“平剧”的平字前加了一个言字旁。也就是评论社会,评论古今之意。其实在当时评剧是被人看不起的一个剧种,认为是乡下人的剧种,不配拥有很大的舞台,所以在开始评剧的发展并不顺利。

后来在京剧,河北梆子等等剧种的影响,逐渐走向成熟。而且还出现了很多的一批崭新的新星。像出现了李金顺、刘翠霞、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年以后,以《小女婿》、《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评剧仍在华北、东北一带流行。

因为感觉《花为媒》超级超级有意思,所以今天就主要讲讲《花为媒》。其实它改编自古典名著《聊斋志异》中《王桂庵》及所附《子寄生》篇,是评剧经典剧目,喜剧。最初由评剧创始人成兆才改编为舞台剧,后由著名剧作家吴祖光改编,年拍摄为戏曲电影。由方荧执导,吴祖光编剧,新凤霞、赵丽蓉等主演。

我们都说经典是无法超越的,这是当然的。在还不了解评剧之前,还真的不知道赵丽蓉老师原先是唱评剧的,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春晚上的那句“春季里开花十四五六,六月六看秀谷,春打六九头”。其实当时看的时候就以为是一个搞笑的片段,没想到它的出处就是评剧《花为媒》赵丽蓉老师扮演的阮妈妈的唱段。

《花为媒》讲的是一个爱情故事。主角分别是李月娥,王俊卿,张五可和贾俊英。这四个人的爱恨情仇,其实说起来也是个误会而已。开篇还是采用倒叙的方式来进行讲解的。是两个媒婆,其中有一个就是赵丽蓉老师饰演的阮妈妈。再开篇就是李月娥要去她舅舅家里去祝寿的故事了,然后碰见王俊卿的故事了,大家可能以为是一见钟情,其实并不是的。

李月娥和王俊卿属于那种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只是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他们两个三年没有见面,期间也没有书信往来,就这样他们彼此惦念了三年,不忘初心。刚一见面就互相暗送秋波,眉来眼去的。相信大家和我一样,默默地吃了一把狗粮,这真的是从前的时光过得慢,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三年的时间音信全无,但是彼此都没有再婚假,刚一见面就互相暗送秋波,这也太甜了吧。俗话说得好,前面有多甜,后面就有多虐。当李月娥把一条绣好的并蒂莲递到王俊卿的手里后,两人原本想要二人,聊聊星星,看看月亮,从诗词歌赋聊到人间理想的,却没有想到,李月娥他爸横加阻拦,一把把李月娥拉回了家。就这样两人好不容易见一面,就被分开了。

画面一转,就轮到阮妈妈登场了,媒婆一到,自然就是说媒了。她先去的是王家,给王俊卿说媒,说的是张家的小姐,张五可,张五可的扮演者就是红遍大江南北的新凤霞。不得不说,艺术家不愧是艺术家,那唱腔那身段真的没的说。虽然已经谈妥了,但是,回到王家后,王俊卿死活不答应,因为不是他心心念念的表姐,所以张家算是黄了。后来阮妈妈又去了李家,奈何李家老头不同意,还把她赶出了家门。这个时候,王俊卿已经思念成疾,非他表姐不娶了,但是李家老头又不答应,所以媒婆阮妈妈就想了一个法子,想让王家公子亲眼去看看,但是又因为王俊卿病得不轻,所以就轮到贾俊英出场了。其实贾俊英并不是第一次出场,而早在给王家老爷子祝寿的时候已经出现过一次了。

这个时候王俊卿不能去,那么就派了贾俊英去代相亲,原来古代也很时髦的,代相亲在古代已经开始了。就这样,贾俊英和张五可相遇,这一段还有一个名场面,就是报花名。虽然王俊卿不同意,但是阮妈妈还是出了一个馊主意,就是让张五可嫁给王俊卿,当机立断,先斩后奏。

后来喜帖送到李月娥家,李月娥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以为王俊卿不要她了,要去寻死。这个时候二奶奶来了,我发现这部戏里的媒婆都喜欢出馊主意。二奶奶想了一个法子就是先他一步,把李月娥送进去,就这样第二天他们梳洗打扮,把李月娥送了进去,拜堂成亲,进洞房。李月娥是快活了,但是张五可不干了,他以为和他相亲的就是王俊卿,气不打一出来。于是就冲入洞房,两个女人展开了殊死搏斗,先是商业互夸,然后说明缘由,最后一致认定王俊卿脚套两只船,要去找王俊卿理论。

等到出去之后,两人弄清楚了,皆大欢喜,满堂彩。两对新人重新拜堂成亲。

这就是经典评剧《花为媒》,当然单薄的语言压根说不明白他们之间的一些细节,尤其是身段唱腔,听戏听得就是这个。我相信热爱戏曲的你们也是这样认为的。这些年兴起了德云女孩这个称呼,也正是这样,对我们中华传统的戏曲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德云女孩们学着角的样子,听着不属于他们那个时代的戏曲,原本都是零零后的小姑娘,却喜欢上了老年人的生活,养生,听曲儿。不过在这个路遥马急的世界里,好像这样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既让我们在这个快节奏的生活里,找到一些慢节奏的影子,也弘扬了我们的传统文化。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