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七年级上册18课狼课文知识点回顾 [复制链接]

1#

《狼》是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最后一篇课文,也是本单元唯一一篇文言文。

本文重要知识点归纳如下:

文学文化常识

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著有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蒲松龄代表作,主要内容为赞颂青年男女的真挚爱情、揭露封建社会官吏的罪恶、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等,是继唐代传奇小说之后,中国文言小说的又一高峰。

中心思想

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需要抓住两个要素:一是故事的“奇”,二是作者的议论。在此基础上,便可明确本文的中心思想为:

本文记叙了屠户在归途中遇狼、惧狼、御狼、杀狼的故事,说明了再狡猾的狼也斗不过人的道理,并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敌人应该丢掉幻想,勇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重点字词读音文言知识积累

一、古今异义词

二、一词多义

三、词类活用

文章结构思路

全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叙事,叙述了屠户与两只狼直接的较量(屠户遇狼、惧狼、御狼、杀狼);第二部门为议论,点明故事的主题,既面对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主要表达技巧

①情节曲折,形象鲜明。

本文屠户与狼的矛盾冲突激烈,故事情节紧张曲折,狼的贪婪、凶狠、奸诈,屠户的机智、勇敢,都在曲折的情节中得以展现。

②语言生动,描写逼真。

写到狼的贪婪时,“狼不敢前,眈眈相向”把狼不甘罢休的神态刻画得活灵活现;写到狡猾时,“目似瞑,意暇甚”把狼的狡猾奸诈写得生动逼真。

重点难点探究

①文章最后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结尾的议论,既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的勇敢机智和斗争精神的赞扬。狼虽然贪婪奸诈、阴险凶残,但在人的面前,显得十分愚蠢,最终难逃灭忙的命运。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②能够概括本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人类富有智慧,一定能战胜任何狡猾凶残的动物。

以上为本文全部内容,感谢观看。

了解更多初中语文知识和答题技巧,可前往主页查看。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