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聊斋志异之素秋,梗概及点评 [复制链接]

1#

读书鼓励对原著再阐释再创造,不过也不借此发挥,若创造得没边没沿,有时还非要总结个一二三的*意义来,就有不尊重原著嫌疑啦。因此鉴赏也好,评论也好,还是尽量简单,贴近原文原著。《聊斋志异》素秋篇,写的是一个叫俞慎的书生和一对蠹鱼兄妹的故事,其中妹妹名字叫素秋,不过,哥哥是蠹鱼有原文载明,素秋姑娘是不是蠹鱼原文没说,也可能是其他什么灵感众生幻化的呢?

说顺天书生俞慎“赴试入都,舍于郊郭”,遇见叫俞恂久的少年,很投缘,拜了把子,到俞恂久家,又认识了恂久妹妹,叫素秋的姑娘,这姑娘“肌肤莹澈,粉玉无其白”。大概这是符合蒲松龄审美观的人物,但皮肤这么白的少女,总觉有点诡异感。

俞慎发现恂久兄妹都不壮实,也无仆人伺候,于是邀请去自己家共住,恂久答应了。到了考试完,恂久称“中秋月明如昼”,和兄长约饭。俞慎去了,发现有从前没见过的老仆和奴婢端酒端菜,非常奇怪,原来是素秋姑娘用帛剪四寸小人变化的。

图片转自网络。

恂久兄妹随俞慎来家共住,俞慎夫人是韩姓副部长(侍郎)的侄女,也很喜欢素秋。俞慎发现这个弟弟很聪明,一目十行,文采出众,劝他一起应试,恂久说“自审福薄,不堪仕进;且一入此途,遂不能不戚戚于得失,故不为也。”这里恂久还是有超然智慧的,对世俗成败功名看得很透。

后来俞恂久发现俞慎屡屡下第,于是也要上考场搏一搏,兄弟联袂出击,连连夺魁,恂久名声大噪,自觉第二人不屑居也。事情就这样,你一直站在岸上,可能会很沉静很超脱,但一旦上了功名贼船,就身不由己,就像步入*场,赢了还要赢,好上要加好,自我膨胀以致丧失初心,也迷失了自我认知。这里的俞恂久,已经由一个不想戚戚于得失的物外高人,变成了一个争名夺利无休止的俗子,一派豪气干云的志向,仿佛老子真就天下第一。可是,很快,放榜后兄弟都榜上无名,俞慎还可以接受,俞恂久受不了,竟“酒盏傾堕,身仆案下,……病已困殆”就这么去世了。

图片转自网络。

恂久去世前,曾有意让俞慎纳素秋为妾,俞慎说那自己就成了“人头畜牲鸣者”,坚决拒绝,恂久死后,俞慎把素秋当成亲妹子,一定要嫁个好人家。俞慎小舅子叫韩荃的,喜欢素秋,给俞慎夫人商议要买素秋作妾,俞夫人急忙叫停,还生怕俞慎知道。这里也可见,古代社会做妾的女人地位是很低下的,在俞慎看来,纳素秋作妾就辱没了她,自己就与畜生无异;在俞慎夫人看来,韩荃想娶素秋为妾是对俞慎兄妹莫大侮辱,连话也不敢捎。

后来素秋嫁给了故尚书之孙某甲,这人长得挺秀雅,却裘马驺从,炫耀闾里,就是外边不错家庭不错骄傲漂浮那种公子哥儿,素秋并不喜欢他,但俞慎喜欢,直接做主了。这俞慎看人眼光有点问题,风风光光把素秋嫁出去了。开始素秋小日子还行,但某甲不务正业,爱结交不三不四社会青年,沉迷淫*,还把家传的书画古玩都当了*债。

图片转自网络。

那个韩荃对素秋不死心,和某甲商量,拿自己俩妾加五百金交换素秋。某甲开始怕惹怒俞慎,韩荃一个劲诱导,还让俩妾打扮漂漂亮亮出来给某甲陪酒,说您要同意,这俩都是您家人啦。某甲同意了,约定日期韩荃把俩妾用车子送来,某甲“启帘照验”,当场“验货”加收钱不虚,于是欺骗素秋上车去韩荃家,却“夜迷不知何所,逴行良远,殊不可到”,又遇见大蟒挡路,人马俱窜,车子扔在一边,天明时寻找,素秋早已不见,给韩荃汇报说素秋被大蟒吃了,韩荃人财两空,垂头丧气。这里大蟒两眼如巨烛,和《西游记》七绝山蟒蛇精描绘相似,莫非蟒精传说中真双眼如巨烛?

图片转自网络。

俞慎后来得知真相,把某甲告上官府,某甲咬出韩荃,统统被抓进监狱。虽然俩人咎由自取,但书中写某甲为逃避抓捕“俱以贿赂免行”;写韩荃母亲卖房子卖地上下营救,使儿子刑轻不得死;写韩荃某甲及仆人被搒掠殆遍,屡被敲楚,韩仆还庾毙狱中,可以想象旧时牢狱种种惨状。某甲母子向俞慎求情,提出用一千*金加俩侍妾送给俞慎,让俞慎暂作疑案留存不究,容他们查访素秋下落,还托俞慎妻子说情,俞慎答应了。某甲那边一时卖不出宅子没现金,边先把俩侍妾送来了。不知这里某甲家送来的俩侍妾是不是韩荃送的那俩,再次说明旧时为妾女人地位之卑下,毫无人身自由,屡屡被当成交易筹码,说打扮漂亮陪酒就陪酒,被人送来送去不说,还要像货物一样接受“启帘照验”,承受莫大侮辱,难怪一说让素秋作妾,当哥的俞慎就怒发冲冠哩。

图片转自网络。

再说素秋,这些小人伎俩自然拿不住她,她躲到一户姓周人家,和周家公子情投意合,后来回来见哥哥俞慎,俞慎主动撤了对那两家诉讼,还成全了素秋和周公子,并让素秋丈夫母子都到他家来住,就住在俞恂久住过旧宅第里。一家人美满团圆,从此过上了幸福生活。

幸福圆满,从不是聊斋故事的结局,一旦历经曲折而幸福圆满,也意味着怅惘无期的分别即将到来。俞慎和周公子参加科考,俞慎中了,周落了榜,“隐有退志”,后来周母去世,遂不复言进取。忽一日,素秋对俞慎夫人说,今即将远别,马上要走,现交给您变魔术方法以备兵祸匪灾。嫂子惊而问之,素秋说,三年后这里将无人烟,我身子骨脆弱受不了惊吓,要到海边隐居,哥哥是体制内人物不可能和我一起走,所以提出告辞。后素秋又向哥哥告别,俞慎哭泣苦留不得,问她去哪里,她也不说。原文如下:

鸡鸣早起,携一白须奴,控双卫(驴)而去。公子阴使人尾送之,至胶菜之界,尘雾幛天,既晴,已迷所往。三年后,闯寇犯顺,村舍为墟。韩夫人剪帛置门内,寇至,见云绕韦驮高丈余,遂骇走,以是得保无恙焉。后村中有贾客至海上,遇一叟似老奴,而髭发尽黑,猝不能认。叟停足笑曰:“我家公子尚健耶?借口寄语:秋姑亦甚安乐。”问其居何里,曰:“远矣,远矣!”匆匆遂去。公子闻之,使人于所在遍访之,竟无踪迹。……

这是蒲松龄特有大结局描写,读来怅惘无尽,历史李自成是不是代表了农民利益不说,这里的描写是“村舍为墟”,大*所到之处渺无人烟,一片废墟,要不是俞慎靠素秋教的戏法变韦陀守门,难免也要落个家破人亡的下场,还是那句话,戏法阻灾只是无奈想象,现实是没有的,故事多圆满,现实多残酷。还有素秋最后的间接出现,若隐若现,亦真亦幻,切实而缥缈,可望不可即,留给读者悠悠然尽情遐思。

图片转自网络。

篇后,作者发了几句评论,称管城子无食肉相,其来久矣,有才华的文人墨客没有当官的福相,这是早就有的事,俞恂久开始挺明白,却没有坚持,遇上糊眼主司,好文章也改不了你的命运,蠹虫一考不中就冥然遂死,太可怜执着了,伤哉雄飞,不如雌伏。显然这是作者结合自身命运感同身受发的空牢骚,借蠹鱼之命情叹自己遭遇命运,托蠹鱼之痴抒发自己内心。

图片转自网络。

唐朝皮日休《读书》一诗写到,

英贤虽异世,自古心相许。案头见蠹鱼,犹胜凡俦侣。

蠹鱼本来是隐藏在衣服书籍中的蛀虫,是起破坏作用不讨人喜欢的小虫子,但皮日休和蒲松龄都把蠹鱼当成了钟情读书的同行,以至于见了它胜过一切凡间朋友伴侣,一个乱搞破坏的小虫子在他们笔下也成了可怜可爱的痴情种,形象实现华丽转身,文学艺术力量真是巨大。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