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知名度最高的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封神演义》《聊斋志异》占据着极为崇高的地位,也成了影视剧改编的主要源泉。
这其中,围绕《西游记》改编的影视剧作品最为丰富,历史最久。从年我国的《盘丝洞》到年版的《铁扇公主》,从年的动画片《大闹天宫》到年动画片《金猴降妖》和年央视版的《西游记》,从版《大话西游》到近几年大热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天真派:西游记》。在我国百年的影视剧历史变迁上,西游记在不同年代留下了数不尽的经典作品,甚至见证了中国影视剧的成长与变革。
相比之下,围绕《封神演义》小说改编的影视剧作品要少很多,而且时间跨度也要少很多,从年的动画片《哪吒闹海》,到年的《封神榜》,再到年动画片《哪吒传奇》,围绕封神改编的作品成功者并不多。不过在去年动画片《哪吒之魔童降世》破天荒获得50亿票房助推国漫之光的同时,伴随的封神宇宙也不断延展开来,魔幻史诗电影《封神三部曲》以及动画片《姜子牙》《哪吒2》也将成为未来几年“封神宇宙”的重要作品。
与以上两部更能呈现魔幻史诗的影视剧改编不同,展现人鬼狐仙故事的《聊斋志异》,虽然视野要小了一些,但这一古典名著通过鬼和狐的故事来传达对人类自身的反思,反而更能引起普通大众对自我世界的思考与情感的共鸣。
也正是这些故事的通俗性以及取材扎根于民间,围绕聊斋改编的优秀影视作品也同样数不胜数,时间上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而产生轰动影响知名度较高的从上世纪60年代的《画皮》《倩女幽魂》便已开始,之后70年代由胡金铨执导的扬名国际的获奖影片《侠女》,80年代的动画短片《崂山道士》《蛐蛐》,电视剧《聊斋》,电影《精变》新版《倩女幽魂》,各种类型题材的百花齐放,90年代的《古墓荒斋》《画皮之阴阳法王》同样产生不俗的反响,新千年后的电影《画皮》系列、《新倩女幽魂》等等,聊斋的影视化之路从未中断。
实际上,即便是纷纷在票房上获得20亿以上的《捉妖记》系列,两部电影也与《聊斋志异》这部小说有着一定程度的关联,这两部电影在“妖怪”的设计上,灵感上就直接来源于《宅妖》。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梳理一下“聊斋宇宙”的影视作品,并借最新上映的《美人皮》来打通几个不同时期的重要标志性作品的共同点,以此探讨其改编之路。
60年代恐怖元素成卖点,商业卖座为最大诉求
在上世纪60年代,《聊斋志异》改编电影中最知名的两部分别为《倩女幽魂》《画皮》,这两部作品也成为后来不断翻拍的雏形。
《倩女幽魂》上映于年,由李翰祥执导,影片取材于《聊斋志异》的《聂小倩》,也是最早讲述宁采臣、聂小倩以及燕赤霞等人故事的影片。在主题上,这部电影的爱情元素很少,更多探讨的是忠臣义士,像男主反清复明的抱负以及救助弱女子已经远大于男女主角的爱情;在恐怖元素上,影片也只有零星的片段,并且恐怖也只靠化妆和声音;斗法上接近于早期的京剧打斗,少了后来僵尸鬼片的紧张刺激,与后来年的《倩女幽魂》相比,在故事性和商业元素要少了很多,只是给后者提供了不少的创意。
《画皮》上映于年,由演员鲍方执导、黄布衣编剧,影片中的恐怖元素在当时引起很大的轰动。尤其是原本化作美女形象的“厉鬼”现出原形后,找书生索命,这一桥段无论是化妆造型,还是特效运用,即便如今看来也并不过时。
不过值得称道的是这部电影的主创人员,并不满足于营造一个单纯的恐怖氛围,而是通过惊悚悬疑的包装下来讲述一个引人深思的故事,并借用影片的讲述者来传达。诸如影片的主人公书生屡考不中,听不进家人的建议刻苦读书,而是选择投机取巧,拜神求佛,听信算命先生,最终遇到画着人皮的女鬼,并将其接回家深闺藏娇,引来一场灾难,这种人物即便在如今也有不少。
此外,在叙事上,影片选择了插叙的方式,影片的开头是蒲松龄的朋友前来拜访并向他讲述影片的故事。而到片尾,影片又回到蒲松龄和朋友,对故事的主题进行了拔高升华。
值得称道的是,影片的主创也阐述了蒲松龄对于社会、对于人以及鬼神的观点,一个最为直接的旁证是蒲松龄在门上的对联“祸福皆自取,神鬼本无凭”,蒲松龄虽然在《聊斋志异》里写了很多鬼神的故事,但他本身并不相信世上有鬼神,他更相信这一切皆是人自己所为。因此,蒲松龄看似写的是鬼神,实际上他写的还是人。
整体而言,上世纪60年代的《画皮》和《倩女幽魂》这两部作品影响很大,也成了后来改编《聊斋志异》最多的章节,比如胡金铨导演的《画皮之阴阳法王》仍然以《画皮》的故事为原型,也使用了“画皮”的元素,而到了陈嘉上和乌尔善执导的《画皮》系列,影片主创则将“画皮”的元素升级为更有看点的“换脸”。
而即便是最新根据《连城》改编的电影《美人皮》,影片依旧加入了换脸元素的桥段。在原著中,虽然蒲松龄小说主要讲述的是乔生和连城的爱情故事,宾娘只是辅助角色,并没有“画皮”的元素;但在影视化后,乔生、连城、宾娘三人的戏份不仅同等重要,换脸也成了影片的一大看点,并成了叙事中重要的推动情节。
70年代武侠风,《侠女》扬名国际电影节
在邵氏武侠电影《大醉侠》《独臂刀》的带动下,新武侠电影在上世纪60年代正式拉开序幕,并经历了三十多年的辉煌发展。作为新武侠电影的两面大旗,一生都在拍摄武侠动作电影的胡金铨和张彻扮演了主要的作用。
在《大醉侠》获得极大成功后,胡金铨并未能继续留在邵氏拍片,而是在来到台湾执导下了人生中最重要的《龙门客栈》《侠女》等武侠经典。这其中,获得戛纳最高综合技术大奖的电影《侠女》便是根据《聊斋志异》中的短篇小说《侠女》改编。
具有传奇色彩的原著《侠女》因报仇等情节,鬼狐的地方可忽略不计,题材类型上更接近于武侠,这也为电影提供了很好的改编基础。作为武侠大师的胡金铨也加入了大量的竹林打斗等动作戏、计谋、佛家文化让这部电影成为武侠电影中遥不可及的一座高山。
80年代百花齐放,动画片与真人版各自成就一代经典
进入80年代,聊斋宇宙的多个题材类型影视剧在内地和香港两地开花,纷纷取得很高的艺术商业成就。
在内地,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引领的国产动画片,依旧代表着中国乃至东方动漫的最高成就。轰动一时的《崂山道士》《蛐蛐》这两部木偶动画均根据《聊斋志异》的相关篇章改编,在豆瓣评分纷纷达到8.6的高分,口碑惊人。
前者讲述书生执迷于求仙术,梦中学成归来用来偷盗反遭仙术失效;后者讲述讨好皇帝献出的蟋蟀竟是自己儿子的化身。两部动画极具讽刺意味。
在真人影视剧上,年上映的由魏慧丽和徐少华主演的电影《精变》也同样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有意思的是这两位主演还是86版央视版《西游记》中高翠兰和唐僧的扮演者。
实际上,《精变》的故事对于观众并不陌生,狐狸被好心人救下,化身为人前去报恩,然而面对冰冷的人心却饱受屈辱,最终也只得含恨离去。
影片中,狐仙的善与人心的恶、狐仙无数次的化解救命恩人的危机以及人的贪婪与善忘,形成了对比,在留下众多唏嘘的同时也令人深思人类自身的品行。
年,作为无数70后和80后童年阴影的电视剧《聊斋》播出,这部剧对于音响和化妆的运用,让这部电视剧带着浓厚的恐怖色彩,受到极大的反响。与此同时,其中的人鬼神狐的故事也引起观众的极大认同。时至如今,片头的音响和音乐《说聊斋》也跟随该剧成为经典。
当然,这部电视剧也将《聊斋志异》里大部分经典篇章进行改编,包括《鬼宅》《婴宁》《西湖主》等50个故事,不过遗憾的是诸如《画皮》《聂小倩》等经典篇章一直未能实现改编。
香港方面,由徐克监制,张国荣、王祖贤以及午马等主演的《倩女幽魂》成为经典,这也是《倩女幽魂》所有版本中最为经典的一版。在首部获得极大成功后,这部电影也在随后几年推出了两部续集,不过相对而言,最为经典的仍是第一部。
90年代至今:聊斋宇宙影视剧层出,魅力不减
从上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围绕聊斋宇宙改编的影视剧佳作不断,题材和类型多样。从90年代之后,聊斋宇宙的作品仍然众多,也同样产生了不少佳作。
年,由第三代大导演谢铁骊执导的《古墓荒斋》上映,随后年,武侠电影大师胡金铨电影生涯的最后一部电影《画皮之阴阳法王》上映。
进入新千年,在中国电影商业化的潮流下,由陈嘉上导演的《画皮》于年上映,最终以2.3亿的票房位列该年度票房第三,陈坤、赵薇、周迅的铁三角组合也为4年后的再次重组打下基础。
年,《画皮2》上映,影片以7亿的票房位列该年度第四的同时,也让国内的电影人看到这一题材巨大的商业价值。
在《画皮》系列拿下高票房的同时,围绕《聊斋志异》改编的其它影视作品也有不错的反响。90年代徐克的动画电影《小倩》,TVB打造的两部电视剧《聊斋》,以及内地打造的年播出的《人鬼情缘》均深入人心。
作者:雪夜我独行filmer
声明: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若未经作者同意,私自转载到其它平台擅自使用原创功能的,一经发现,作者将对其投诉并追究其相应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