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蒲松龄笔下惊悚的故事兽首人身的野狗,
TUhjnbcbe - 2025/4/8 17:20:00
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是哪个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导读:在我国古代,最有名的鬼怪小说就是《西游记》和《聊斋志异》,《野狗》就出自《聊斋志异》,文章篇幅短小,字数仅有字。

但即便寥寥数十字,文中所描述的恐怖场景却远远不止如此,气氛称得上是阴森诡异,被称为最骇人的一篇小说!那么,为什么要说蒲松龄的《野狗》是最骇人的一篇小说呢?

一、《野狗》的故事梗概

《野狗》讲述的是发生在于七之乱中的事情。一天晚上,乡下人李化龙从山中逃回来,正好碰上晚上过大兵,他怕丢了小命就藏身尸堆。

等大兵过完后,他发现那些断头残臂的尸体们都纷纷站了起来,密密麻麻像小树林一样,嘴里都嚷嚷道:“野狗子来了,怎么办”,说完又都扑哧扑哧地倒下。

这时只见一个狗头人身的怪物过来,挨个地吸食死者的脑髓。最终李化龙打伤怪物得以逃脱。

小说篇幅较短,却写出了一种让人头皮发麻,不寒而栗的气概。但当我们结合故事背景,再去看这部小说时,便会明白这是蒲松龄在借用鬼怪的外壳去揭露于七起义失败后,清廷对反清者肃清式的残酷镇压。

一骇清朝统治的残酷:“杀人如麻”、“阙头断臂”,足见杀人之多与手段残忍;“恐罹炎昆之祸”足见清兵不分青红皂白见人就杀的血腥

《野狗》开篇就交代了故事背景是“于七之乱”,所有的人物都是设定在这个事件背后。

于七是清初胶东农民抗清斗争的著名领袖。他因不满清兵入关后对汉人的残暴镇压政策,先后两次率众起义抗清。此外他还割富济贫除暴安良,打击当地的豪绅地主。由此得到了登州百姓们的支持,成为了当地规模最大的一支农民起义军,被清统治者称之为“诸寇冠”。

蒲松龄老家就在山东淄博,他当年只有8岁,但这已是懂事记事的年纪,且当时经历了于七事件的当事人都还活着,可以说是他目睹耳闻了整个于七事件的全过程,由此推断,作为同时代的两个山东人,蒲松龄所写《野狗》的背景是真实的。

“于七之乱”历经了15年,直到康熙元年春,即公元年,于七带领的义军被清兵围困于锯齿山,于七突围后逃到华严庵出家,七十岁时成为此庵的方丈,自创了螳螂拳,最后老死在华严庵中,终年93岁,这已是后话。

于七兵败跑路了,但跟此事并无多大瓜葛的当地百姓,从爹妈到儿子女儿孙子,以及亲戚的亲戚的......,却并没有那么好运。

因为清廷株连兴狱,对该地区百姓采取了疯狂的血腥屠杀政策,即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由此百姓们开始了炼狱般的生活。

这屠杀后的惨烈场景就体现在《野狗》小说里,“杀人如麻…阙头断臂之尸,起立如林”。

反观故事,这些被杀者是谁?自然是胶东地区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贫苦百姓。清兵这种疯狂的大规模扑杀,使许多百姓都死于非命,一个个成为了“阙头断臂”之尸。

忽见阙头断臂之尸,起立如林。内一尸断首犹连肩上,口中作语曰:“野狗子来,奈何”群尸参差而应曰:“奈何”俄顷,蹶然尽倒。

死尸们嘴里的野狗子无疑暗喻满清的大兵,也可能是为虎作伥,甘为恶狗的绿营官兵。

本来乱杀无辜百姓就已经很残忍了,为世间所不容,蒲松龄却在这一基础上再一次升华了这种场景,即野狗还要吸食死者的脑子。文中写道:

李方惊颤欲起,有一物来,兽首人身,伏啮人首,遍吸其脑。

这恰恰说明清兵不但要在身体上击垮百姓,还要在思想上奴化百姓,让人们如同活死人般地臣服于他们的统治,任由他们的摆弄。

由此可以看出,蒲松龄是有意识的通过这篇小说,在暴露满洲贵族在入关统治前后,都曾经残暴地屠杀过汉族人民与起义民众的历史事实。

二骇被杀之人精神之麻木:他们就算知道自己会被野狗吃掉,却也不去反抗,已然成为了一群“活死人”

小说中写道,群尸“起立如林”,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他们至少还是有一些自卫能力的,因为他们不但能动而且人数众多。但即便如此,野狗子的到来却让群尸闻之退步,他们在知道自己马上要被野狗吃掉脑子时,依然不采取任何自卫措施,最终只能任由他人宰割。

其实那条将一群死人们吓得无可奈何的野狗,仅被李化龙独自一人就用一块石头打跑,足见这条野狗也不是很难对付。但是群尸们却坐以待毙,可见他们在活着的时候就可能不会反抗。

这也说明了越是软弱之人,越是下场凄惨,活着被人屠杀,死后被狗吞噬。即便他们事先知道自己将被野狗吃掉,却也不去反抗,足见他们精神之麻木。反观李化龙不甘心被吃掉,奋起反抗反而保全了性命。

三骇蒲松龄的文字功力:处处是假,却处处说真

《野狗》这个故事本身就已经很精彩,有背景有情节有惊悚,无论是小说情节制造的画面感,还是节奏感,无不让人拍手叫绝。

李骤起,大呼,击其首,中嘴。

纵观整篇小说,都是用二到五字的短句组合,其营造的惊心动魄,血雨腥风的境地,却也全靠了这些短句的节奏来营造。

对于荒诞不经处的描写,就如同作者亲眼所见一般,文末以“野狗”的二齿让李化龙的经历无比真实,这也从侧方面证明确有此事。

这才让读者把悬着的心放下来,由此可见蒲松龄的笔法与功力太过厉害,看似处处是假,却又处处说真。

结语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写过许多战乱带给百姓的苦难,比如明亡清兴的战乱、于七之乱、谢迁之变,还有吴三桂反清等,特别是一些战乱就发生在蒲松龄的老家山东,所以他深知民间百姓的疾苦。

从史料中我们知道,清朝是文字狱最多、惩处最残酷的一个朝代。所以他只能借助或美或恶,或圆满或悲惨,或扯淡或瞎编的鬼怪故事来揭露历史真相,以警醒世人。

1
查看完整版本: 蒲松龄笔下惊悚的故事兽首人身的野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