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方方的武汉日记算不算文学文穴工作室
TUhjnbcbe - 2025/4/19 17:07:00

作者:Muzuer

校对:litcave工作室

配图:online

「一本正经杂谈,看完再骂,没看就不要瞎喷了」

首先这个问题不是我提出的,我觉得我的反射弧也没有那么长,年还能提出这样的问题来。但是在方方授权的公号里,我看到类似的评论被管理员「置顶」接受民众的暴打,对于这种互联网暴力我是向来看不过去的,但是这本来就不关我七大姑八大姨的事情,所以我本来也就不想说什么,大清的人就让他回大清好了,为什么要把人家绑在「伟光正」的公众面前暴打,这样欺负长辈就是你们这些不肖子孙的错了。

为了解决A是否属于B这个问题,逻辑上我们得分清楚文学是什么,方方的日记式写作又是什么,由此才能做个区分。

首先文学现在似乎什么都不是,在现代高校里,它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以前的意识形态怎样不去说,至于现在是什么意识形态,我谅你也不敢瞎说。

那么好,我们只能以古代中国「文学」是什么先为题,众所周知,古代的「文学」是官名,你熟读儒家经典之后就可以当「文学」这个官,所以现在有些中文系的为什么谈对象要人家熟读四书五经才行,你品,你细品。

当然汉初的「文学」基本上是和「贤良」差不多的,有时候又并称「文学贤良」,当然实际上一个就是通儒家经典,一个就是品德高尚,不过,两汉通用的是察举制,简单地来说,乡里靠乡望,郡国靠人望,选上去,要么就需要靠大树给你捧上去,所以单单通经书或者有贤能是不够的。那么「文学」在古代一提,人们基本上就会想到历史文献、儒家经文。

然而到了东汉,有个皇帝就有点拎不灵清了,开设了「鸿都门」这个国家级的专科学院,这下厉害了,汉朝开始在这里教授「辞赋书画」,学有大成了就选他们去当大官。当时士大夫们那个怨声载道,就差以头抢地了。

但是人家是皇帝,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这幅画画得不错我就赏你一官半职,以至于朝廷成了美术学院的毕业生收容站,所以现在当官的都不愿意培养什么艺术细胞,这不是他们不想,就算是有也不敢展露,这诚然是有前车之鉴的,「辞赋书画」这些带点艺术性的基本上被古代文人称之为「雕虫小技」,也就是市井走卒之类人的玩物,皇帝和大臣只能看了了事,诚不可以玩物丧志。

之后都是如此,先秦神话、唐宋传奇、六朝志怪、明清小说那都是在自己时代不入流的下里巴人,所谓「学而优则仕」,文化人在古代的最高成就绝对是当官,你写小说这和天桥下说书有什么区别,而且天桥底下说书人家还能用铜板砸你一脸,窝在家里写小说,谁给你饭吃。

想想人家蒲松龄,19岁中了童生,县、府、道都是第一名,眼看着马上就要光耀门楣了,没想到21岁的时候乡试未中,等到3年过去,继续乡试,未中,25岁的时候朋友上门的时候就开始说他了,天天就知道将鬼魅故事,就算你能写出盗墓笔记还是咋样,又没小说网站你能当年入百万的白金作家吗?但是估计他是没听进去,最终在26岁的时候开始坐台了,不,坐馆了。

28岁的时候他终于放弃了,「我还是老老实实走穴吧」,于是他开始养家糊口成为了一名伟大的家教老师,时不时给哪个当官的做做文秘工作,享受一下自由撰稿人的「穷酸和忧郁」。32岁的时候跟着几个乡里的官绅老板一起游了个山,又膨胀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在他脑海中响起,并在他心中扔了一颗手榴弹,他炸了,于是又去乡试了,然而,不中,继续到别人家去坐馆。

又过了2年,他参加了第N次乡试,未中,到了42岁了,他的友人孙蕙已经升官成了「户科给事中」,虽然只是个正七品,但是权力很大,所以七大姑八大姨甚至连家里的仆人都开始在乡里横行霸道,而蒲松林还得靠着关系「上书」,注意是「上书」给自己的朋友,让他好好选仆人,让族人规矩点,连我都感觉到了浓浓的酸意。

后来他《聊斋志异》都写成了,赢得了一波名士的好评,于是他再去考,但是接连几次因为犯规被取消考试资格,直到72岁去考贡生才中,继而写了得意的《墙头记》来讽刺当年那些个势利兄弟妯娌。

所以读《儒林外史》没必要笑范进,人人都想中举当官,光耀门楣,咱们也不酸人家。像袁枚这样的才是人生赢家,得到乾隆的赏识。不少貌美少年因他龙阳之癖而投怀送抱是因为他写了《子不语》吗?不是,那是因为袁枚是曾经是翰林学士,不仅混得了官场,更懂得及时抽身买宅子置田地。

所以小说之类不入流,比辞赋诗歌更是差远了,所以现代写诗的就感觉自己比写小说的高尚不少,毕竟古代皇帝还要求大臣们创作些应和诗,没说让他们写点小说的。而到了现代,小说反而成为了如今文学的主流,说到底是因为小说门槛最低,诗歌你读不懂,散文你达不到那个境界,剧本评书,你没钱去看,于是「霸道总裁爱上我」的小说成了老少咸宜的内容,而且天桥底下说书的把文字变成了有声书,所以本来就大字不识的老百姓也都听懂了,由此渐渐成为文学的主流,但是诗人永远觉得自己天下第一,而现在人们说的文学基本上也就是指诗歌、散文、小说、戏剧这么几块。

时间到了21世纪,终于西方的非虚构之风吹到了我国诸多高等学府,因为我们的教材基本上是「写轮眼」的产物,但是我们似乎又有什么纪实文学,好像《西凉马超》就有点那个什么纪实历史文学的风范。于是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两者渐渐开始合体。

再说回咱们江湖工人汪老师,汪老师能够作协里大骂四方还安然无恙着实是厉害,而且沉得住气,只要随便网上一搜,骂她的人可能都没读过几本书,但是能放狠话,光脚的素来不怕穿鞋的。但是汪老师能稳住据她自己说是因为她不怕流氓威胁,她自己当过工人,一生正气。

确实在现代群氓乱舞的时代,键盘侠已经够厉害了,人肉和江湖追杀令绝对可以让一个执笔文人老老实实归化,这不是国家的力量,而是民众的力量。所以如果你要从事写作,不管是谁,就算你是某带鱼,健身房的小哥在街头问你的时候,你还是应该考虑一下的,若是不报门散打课,防身术还是要学一学的。

那么我们回到汪老师最近的日记式写作算不算文学,我们就要先了解一下汪老师的「门派」,当然呢一般一上来就自称我是作家的那种,基本是没有门派的,可能是家里蹲派的,不过汪老师这样在文学史上留名的人其实是有的,汪老师算是过去就火过的人物,那个时候还没郭韩二小将什么事的时候,方方的《风景》在年一炮而红,而她本人也成为了新写实小说作家的代表人物,这个小说家派别的代表人物还有池莉,她也是湖北人人,最近一篇她97年写的《霍乱之乱》也屡屡被自媒体冠以神预言的名头出现在各大平台上。

方方和池莉所创作的新写实小说到底是什么?从文学史上时间段一般是定义为在80年代中期冒出头的,仅仅

1
查看完整版本: 方方的武汉日记算不算文学文穴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