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青未了寒衣节感怀
TUhjnbcbe - 2025/6/1 16:23:00

寒衣节感怀

姜宝兵

农历十月一日,为送寒衣节。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节”。古人称十月为孟冬,十月初一是进入寒冬季节的第一天。进入冬天,人们要加衣添棉,抵御寒冷。而由生者的御寒加衣,人们自然又想到死者的防冷需要,于是就逐渐形成了“十月一,送寒衣”的风俗,也因此把这一天叫作“寒衣节”。

民间传说,孟姜女新婚燕尔,丈夫就被抓去服谣役,修筑万里长城。秋去冬来,孟姜女千里迢迢,历尽艰辛,为丈夫送衣御寒。谁知丈夫却屈死在工地,还被埋在城墙之下。孟姜女悲痛欲绝,指天哀号呼喊,感动了上天,哭倒了长城,找到了丈夫尸体,用带来的棉衣重新装殓安葬。由此而产生了“送寒衣节”。

吃完晚饭,天已擦黑。一家三口拎着一捆已经打好的烧纸,穿过人防广场,过了桥,来到一处十字路口。选好地方画个大圈,点上香烛,焚烧纸钱,边烧边祷告,唠叨唠汇报一下家里近期的喜事,让先人也高兴高兴。父母生前勤俭节约惯了,舍不得吃舍不得喝,为养育子女呕心沥血,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也让逝去的父母先人享享福。烧完寒衣后,鞠躬,静默给先人致哀,然后灭掉香火,一起回家。一阵凄紧的秋风刮过,摇落满树的黄叶,纷纷扬扬的牛毛细雨下的更紧了。看着远处近处的点点火光,忽然想起一首诗: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做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这是渔洋山人王士祯题《聊斋志异》的眉批诗。

很多年以来,我对秋雨的印象往往和苍凉连在一起。我喜欢夜雨中可爱的狐仙,温暖而有着侠骨柔肠的小鬼;思念飘摇的煤油灯下,夜读《聊斋》的痴迷和舒畅。记得那时候,往往为了读一本借来的书而废寝忘食。上初中的时候,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文学复兴的年代。放学以后,喜欢捧着一本借来的小说,如痴如醉地读着,《聊斋志异》里的鬼狐深深地吸引着我们,为我们的想象打开了一扇神奇的窗户。那些美丽多情的狐仙,正直可爱的小鬼,温暖着一个少年的心,给我们以奇奇怪怪的美妙幻想。

在聊斋的世界里鬼比人好,所以蒲松龄先生刺贪刺虐入木三分,厌倦了人间的虚情假意,却爱听秋坟鬼唱诗。长大了,在茫茫人海里摸爬滚打了几十年,却愈来愈怀念青春年少时,雨天读聊斋的岁月,那是多么清纯美好的岁月啊。可是,我却永远不能回到那青春年少的年代了。

作者简介:姜宝兵,字剑梅,号剑梅楼主,清风堂主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德州市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德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禹城市作协理事,《禹城文学》编委。

作品《夜读鲁迅》荣获全国“与共和国同行好书伴我成长”读书征文比赛二等奖。《青青的梧桐树》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文艺作品三等奖。《和伟大祖国一起成长》获“福彩杯我与新中国”有奖征文一等奖。《黄河故道怀古》在中国夏津椹果诗歌(散文)大赛中荣获散文组优秀奖。《问道西柏坡》荣获“延安杯”中国最美游记作品奖。《化蝶》获得首届“新文青”全国青年诗人短诗大赛优秀奖。

博客剑梅楼主

1
查看完整版本: 青未了寒衣节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