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赶紧转给孩子蒲松龄的促织,很多人都
TUhjnbcbe - 2025/6/28 18:42:00

许多人对蒲松龄的《促织》理解有问题是怎么回事呢?蒲松龄的《促织》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但是许多人对蒲松龄的《促织》理解有问题又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了解吧。

《促织》书影

《促织》由清代的蒲松龄所作,收录于《聊斋志异》中。与《聊斋志异》中其他作品一样,《促织》带有些许玄幻色彩。更重要的是,它更深刻揭示了为政者之贪婪、凶残、自私,批判了封建官僚制度的腐朽、横征暴敛的罪恶,表现了老百姓为生计奔波的劳苦、辛酸和艰难,寄托了作者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

同时,《促织》也是高中语文旧教材的教学内容,相信许多人并不会陌生吧。

陕西某学校正在讲《促织》

那正如标题说说,究竟大家对《促织》哪里理解错了呢?问题就出现在原文的第二段。

高中语文教材上的《促织》

原来,不仅是学生,许多语文一线教学资深老师认为,《促织》中的成名,是自己爱玩促织(即蟋蟀、蛐蛐),因此在得知自己的儿子将好不容易捉到的促织放走时火冒三丈的。然而原文则有“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意思是成名遇到征收蟋蟀,但不敢勒索老百姓,但又没有抵偿的钱,忧愁苦闷,想要寻死。

因此明显可以看出,成名并不是自己爱玩蟋蟀而去捉蟋蟀,而是因为征收蟋蟀不得已才去的。这样看来,许多学生和语文一线教学资深老师都是理解错了。但事实就是这样,小编也感到非常惊讶。

百度百科上的《促织》赏析

这就是关于很多人理解错《促织》的事情了,大家有什么想法呢,欢迎在评论区告诉小编一起讨论哦!

(本稿编撰:李宗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促织》

1
查看完整版本: 赶紧转给孩子蒲松龄的促织,很多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