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
朝着一定的目标走去是“志”,一鼓作气中途绝不停止是“气”,志气是决定青年成长、成才的关键因素。没有雄心壮志的青年,生活缺乏伟大的动力,自然不能期望他会有杰出的成就。“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艰难的困境往往有利于磨练人的品格,激励人的斗志。
请根据上述材料,联系你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不少于字的文章。
提示与要求:(1)自拟题目,自选文体。(2)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02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给出的材料是关于“志气”的论述。通过阅读理解材料,我们不妨围绕“立志”“功崇惟志”进行立意,最好是对事物的两个方面进行辩证地分析,进行辩证地立意,这样文章会显得深刻、全面。志气是决定青年成长、成才的关键因素。没有雄心壮志的青年,生活缺乏伟大的动力,自然不能期望他会有杰出的成就。所谓“功崇惟志”就是这个道理。#教育原创星选榜#
王阳明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意思是人生没有志向,天下就没有可成功的事,即使是各种工匠技艺,也都是依靠志向才能学成的。给出的材料强调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的重要性,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潜能,立志则可以使这些潜能激发出来,人一旦立下了高远的志向,就可以转化为坚忍不拔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力量。
材料涉及话题相当宽泛,比如学校生活、班级活动等内容,也可以写家庭社会相关话题。可以写成记叙文,正确审题、立意、选材。也可以写成议论文,任选一个角度确立中心论点,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展开论述。
03
有志者,事竟成
问世间“志”为何物?直教人事事都成。
“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阐述了“有志”与“事成”之间的关系:“有志”才能“事成”,若无“志”则“事”不成。
话说蒲松龄一生科举考试屡次不中、落魄至极之际,亲自写下的励志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开始时是刻在铜尺之上,后悬置于书屋聊斋书房。终于他凭着自己的雄心壮志,不懈努力,以一部《聊斋志异》名垂青史,成就一番大事。
诸如此类的事例还很多:春秋时期,吴越相争,吴胜越败,越王勾践沦为阶下囚。但他不甘屈服,立志复仇,最后终于打败了吴国,留下了“卧薪尝胆”的千古美谈;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小时候面对“没有数学头脑”的斥责而确立志向,虽然连初中毕业文凭都没有,但最终成为数学领域的巨人……古今中外诸多的政治家、科学家,都以其自身的行动证明了“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的正确性。
然而五岁即可“指物作诗立就”的仲永却只因其父贪利,“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使其丧“志”最后“泯然众人矣”。若“仲永”因其才而立志,那么结局不就相差十万八千里了。
但是“有志者”是否都能“事竟成”呢?也不尽然。很多人都有志向却不见成功,是因为志向不符合客观实际只是空想或幻想,那么又怎么能成功呢?
一定要有一个恒定的志向,并付诸于执着不懈的勤奋努力,才会有所成就。这就是说:不能今天立志当科学家,明天立志当文学家,过不了多久又立志当政治家,那么是不可能成功的。这就是所谓的“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
一个人无论做多么艰难的事,只要有雄心壮志,不懈努力,就能够成功。反之,若一个人胸无大志,就是做再简单的事,也会不尽如人意,最终碌碌无为一生。
点评:本文开篇提出论题:“‘有志’才能‘事成’,若无‘志’则‘事’不成”,接着列举蒲松龄、越王勾践、还有现代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正面论证了这一观点,又用仲永的故事从反面论述了“不立志,无事成”的道理。最后指出,只有立大志,然后朝着目标不懈努力,最终才会成功,再次点题,强化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