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阳消夏录等五书俶诡奇谲无所不载,洸洋恣肆无所不言,而大旨要归于醇正,欲使人知所劝惩,故诲淫导欲之书,以佳人才子相矜者,虽纸贵一时,终渐归湮没,而先生之书,则梨枣屡镌,久而不厌。是则华实不同之明验矣。
的确如纪昀自己所说,《阅微草堂笔记》中收录了狐*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当时代前后的流传的乡野怪谭,或亲身所听闻的奇情轶事,虽是一部谈狐说*的小说集,但并不是为了谈*狐而谈*狐,而是通过*狐故事来劝善惩恶,宏扬儒家教化,申张善良美德。可贵的地方还在于纪昀宣扬儒家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时,并不像宋、明的理学家或道学家那样迂执虚伪,而能切合实际,合乎情理。除此之外,还折射了当时官场的黑暗和腐败,宣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比如书中所写:讲*狐——余家假山上有小楼,狐居之五十余年矣。人不上,狐亦不下。但时见窗扉无风自启闭耳。楼之北曰绿意轩,老树阴森,适夏日纳凉处。戊辰七月,忽夜中闻琴声、棋声,奴子奔告姚安公。公知狐所为,了不介意,但顾奴子曰:固胜于汝辈饮博。次日,告昀曰:海客无心,则白鸥可狎。相安已久,惟宜以不闻不见处之。至今亦绝无他异。讲因果报应——胡御史牧亭言,其里有人畜一猪,见邻雯辄目狂吼,奔突欲噬,见他人则否。邻雯初甚怒之,欲买而吠其肉,既而憬然省曰:此殆佛经所谓夙冤耶?世无不可解之冤。乃以善价赎得,送佛寺为长生猪。后再见之,弧耳昵就,非复囊态矣。讲官场——乾隆己卯,余典山西乡试,有二卷皆中式矣。一定四十八名,填草榜时,同考官万泉吕令瀶,误收其卷于衣箱,竟觅不可得。一定五十三名,填草榜时,阴风灭烛者三四,易他卷乃已。揭榜后,拆视弥封,失卷者范学敷,灭烛者李腾蛟也。颇疑二生有阴谴。然庚辰乡试,二生皆中式,范仍四十八名。李于辛丑成进士。乃知科名有命,先一年亦不可得,彼营营者何为耶?即求而得之,亦必其命所应有,虽不求亦得也。虽是晚年游戏笔墨、消遗岁月之作,但纪昀毕竟是学界泰斗,嬉笑怒骂间,落笔成章;幽默或是笔伐,游刃有余。从轻松笔调中可领略到一位学养深厚之大家的睿智、机敏和见识。
难怪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阅微草堂笔记》有过高度的评价:“惟纪昀本长文笔,多见秘书,又襟怀夷旷,故凡测*神之情状,发人间之幽微,托狐*以抒己见者,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叙述复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后来无人能夺其席,固非仅借位高望重以传者矣。”
图片来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