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剎國》海報
12月16日晚,中國國家話劇院“秋冬演出季”新創小劇場話劇《羅刹國》成功首演。該劇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虛無縹緲的羅刹國位於一座四面環海的島嶼之上,那裡住著面相醜陋又行動怪異的羅刹*。一個叫馬驥的人類遭遇命運安排落難至此,經歷了種種奇遇。當馬驥明白了羅刹國以醜為美的進階標準,他開始學習和適應,漸漸磨滅了回歸人類世界的希望,更是放棄了尋找為何飄落至此的緣由。目小紅的出現,讓墮落于此的馬驥再次喚起出逃與回歸的想法,但這一切都太晚了……在將近兩小時的演出中,觀眾被生動的劇情、戲曲的身段、現代舞元素、新穎的皮影式儺戲面具以及1.6米高的皮影與真人搭戲等所吸引,目不暇給,全場掌聲不斷。
《羅刹國》取材於《聊齋志異?羅刹海市》,採用形體劇形式,玩轉皮影、儺戲面具、現代舞、戲曲等多種民族文化元素,讓傳統文化在當代話劇舞臺上“活”起來。它對現代人具有啟發意義,讓我們思索,在物欲橫流的現代社會中,我們更應當守住善良與真誠的本性。該劇編劇黃維若,導演趙淼,青年演員楊君軍、汪玥、劉星陽、王一琦、吳迪等主演。
趙淼認為,《羅刹國》的文本有意思,主人公馬驥經歷了變與不變的過程,直至適應荒謬的生活,劇中怪誕的情節,那些關於愛、關於美、關於醜的主題,具有當代性特徵,同時也是一個世界性課題,與當代人類所面臨的問題相關聯。趙淼說:“我想讓《羅刹國》成為一部具有實驗探索意義的作品,在這部戲中體現現代劇場意識,使其呈現方式更加豐富、更加多元,在舞臺上讓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進行溝通。”
演出一開始,時尚的電子音樂立馬帶動觀眾情緒。當“大海”、“小魚”、“飛鳥”這些意象性符號出現在舞臺上時,觀眾發出會意的笑聲。劇中的周通判,每次出場,都能引發觀眾歡樂的情緒。劇終,羅刹女為救馬驥犧牲,令觀眾紛紛落淚。觀眾普遍反映羅刹國這個戲形式新穎,表達人性這個古老的主題,讓人思考在生死、權勢的考驗之下,我們還能不能保留住做為“人”的真誠、善良和美好。與此同時,《羅刹國》中運用的一些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皮影、戲曲等等,讓觀眾感覺很親切。
自排練之日起,《羅刹國》的儺戲面具、皮影就已經吸引了國外戲劇同仁,阿維尼翁、愛丁堡戲劇節等國際知名戲劇節已經向《羅刹國》伸出橄欖枝。《羅刹國》從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中長出來,它承載著傳統文化的中國表達,即將走向世界,向世界的觀眾展現中國文化,向人們證明著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就越能體現中國戲劇屬於世界、世界戲劇屬於中國這一特質。
小劇場話劇《羅刹國》將在國家話劇院小劇場演出至明年的1月2日。
攝影:王雨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