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是一个有趣的板块,古人常常在饭后闲谈聊起这些故事,人们也都聊得不亦乐乎。自古以来就有故事书,《聊斋志异》就是一本记载民间故事的书籍,它的作者是蒲松龄。在本篇文章中,小编就来讲讲义犬救主的故事。
据说在周村有个商人,他在芜湖做生意,赚了不少钱财。在一切都准备就绪之时,他雇了一条船准备回家,忽然,他看到河边有一个屠夫正要屠杀一条狗,这个商人心生怜悯,就用三倍的价格买下了这条狗,放在自己的船上,打算养在家里。
谁知商人雇的船夫竟然是江湖上有名的盗贼,他早就发现这个商人有很多钱财,就佯装成船夫,找机会接近商人,商人也就雇佣了他。船夫把船开到芦苇丛中,掏出刀打算杀了商人,商人苦苦哀求,乞求可以落得全尸,于是,盗贼就用一条毡子把商人包起来,然后用绳子捆住,直接扔到了江里。
那条狗看到商人被扔进江里,哀嚎一声,也跳进了江里,用嘴咬着主人的毡子,一起漂浮在江中。过了好久,也不知道他们漂流了多少里,在一处浅滩搁浅了,停了下来。狗立刻跑上岸,见到人就哀叫。
不一会,有一个人觉得不对劲,就跟着狗走到了浅滩处,发现有一个搁浅的毡子,就把毡子拖了出来,割断了绳子,商人竟然还有气息,不一会就醒了过来。商人醒来后把自己遇到盗贼的事情讲了一遍,又找了几个船夫,和他一起重回芜湖,准备等盗贼回去,然后拘捕他。
商人准备好人手,刚上了船,却发现自己的狗不见了,心里很是痛惜,以为狗已经遇难了。到了芜湖的码头,商人找了好几天,可怎么也找不到那艘盗贼的船,此时正好来了个同乡,打算和商人一起回周村。
两人正在闲谈之时,商人忽然发现自己的狗回来了,朝着商人一直叫唤,商人赶紧呼唤它,可它却掉头就跑,好像在指引着什么,商人就带着人追了上去,这条狗跑上了另一条船,咬住船上一个人的小腿,怎么也不松口,商人定睛一看,这就是那个盗贼啊。
一看就知道,这个盗贼把衣服和船都换了,因此商人很难再认出来。商人把盗贼捆了起来,在船上寻找了一番,发现自己的钱财都还在,盗贼也移交了官府。
从这个义犬报恩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一条狗,却能够如此报恩,我们更应该明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