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烂醉如泥的ldquo泥rdquo
TUhjnbcbe - 2021/7/17 21:41:00
大凡喝酒的人,对“烂醉如泥”这个成语都不陌生。醉得瘫成一团,像一堆扶不起的稀泥,真的很形象。但,“烂醉如泥”的意思是不是就是“醉到像稀泥一样扶不起来”呢,“泥”就是指“烂泥”呢?错矣,此“泥”非彼“泥”。烂醉如泥的“泥”不是烂泥,这是个“泥”是指一种有生命的小动物。南宋人吴曾在《能改斋漫录·事实》中说,“南海有虫,无骨,名曰泥。在水中则活,失水则醉。”明人张岱在《夜航船·四灵部·虫豸》指出,“南海有虫,无骨,名曰泥。在水中则活,失水则醉,如一堆泥。”张邦基的《墨庄漫绿》、洪迈的《对雨编》、陈继儒的《群碎录》、吴景旭的《历代诗话》等典籍中,都有类似的记载;《康熙字典》也有记载。这种名为“泥”的小虫柔软无骨,生活在南海里。在水中,它充满活力,一旦离水,就变得瘫软无力,如同一堆稀泥,就像人喝醉了酒一般。古代诗词中,“醉如泥”很常见,“泥”都是指“泥虫”。元稹的“安得故人生羽翼,飞来相伴醉如泥”;李白的“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杜甫的“岂藉荒庭春草色,先判一饮醉如泥”。其实,“烂醉如泥”成语最早出自《后汉书·儒林传下·周泽》中:泽清洁循行,尽敬宗庙。常卧疾斋宫,其妻哀泽老病,窥问所苦。泽大怒,以妻干犯斋禁,遂收送诏狱谢罪。当世疑其诡激。时人为之语曰:“生世不谐,作太常妻,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一日不斋醉如泥。”东汉有个掌管宗庙礼仪的官员叫周泽,字稺都,北海安丘人也。入仕后,官声很好。周大人非常爱岗敬业,常常斋戒后睡在斋宫里,不回家。他老婆可怜他年老多病,就来探望他。老周一见老婆,不但不感激老婆的慰问,反而勃然大怒,以老婆触犯斋戒禁令的名义,将妻子下狱治罪。时人很同情他老婆的遭遇,认为老周太偏激,不近人情,就编了个段子为他老婆叫屈:生世不谐,作太常妻,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一日不斋醉如泥。意思说,周妻命不好,嫁给太常周泽做妻子后,一年三百六十天,老公有三百五十九天都在斋戒,还有一天虽然没有斋戒,但却喝得烂醉如泥,周妻等于守活寡。这样的老公不要也罢啊。“烂醉如泥”经常在一些文学作品中出镜:施耐庵《水浒传》第一○一回:王庆一日吃得烂醉如泥,在本府正排*张斌面前露出马脚,遂将此事彰扬开去,不免吹在童贯耳朵里。蒲松龄《聊斋志异·*英》:二人纵饮甚欢,相见恨晚,自辰以迄四漏,计各尽百壶。曾烂醉如泥,沉睡座间。《石点头?卷一二?侯官县烈女歼仇》:那婆子烂醉如泥,打齁如雷。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烂醉如泥的ldquo泥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