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修运
研读清代两则“狐(*)媚”的故事,畜生们的媚人手段竟惊人的相似。
《聊斋志异》中《聂小倩》讲述:书生宁采臣赴金华,夜宿庙中。一个十七八绝色女子前来示爱,“月夜不寐,愿修燕好。”“廉隅自重”的宁采臣厉声呵斥:“卿防物议,我畏人言;略一失足,廉耻道丧。”女子说:“夜无知者。”宁采臣再次呵斥。女子羞走,至户外复返。“以*金一锭置褥上”,宁捡起扔到院子中间,大声说:“非议之物,污我囊橐。”女子感叹道:“此汉当是铁石。”
后来宁采臣和*魅聂小倩渐渐熟悉了,就问她“迷人”的手段。聂小倩如实相告:“狎昵我者,隐以锥刺其足,彼即茫若迷,因摄血以供妖饮;又或以金,非金也,乃罗刹*骨,留之能截取人心肝:二者,凡以投时好耳。”宁采臣听后,暗自庆幸,多亏自己没有爱好,无“缝”可钻,否则就要足心流血而死,深深为自己捏了把汗。
清人沈起凤的《狐媚》,讲的也是一个志怪故事:宁生(巧了,也姓宁)是一个生性耿介的书生,独自在废园读书。废园多狐,宁生心知,但不惧。朋友劝他离开废园,他说:“狐所挟以媚人者二,贪淫者,媚以色;贪财者,媚以金。我两无所好,惟好架上书。媚术虽工,遇我亦不售矣。”真佩服这个宁生,你骚狐所善攻的,无非是人的贪欲,我不贪,你高强的媚术自然就派不上用场了。入夜,果有一狐至。宁生一眼识破,喝令它“曳尾遁耳”。但它不走,先是拿言语奚落宁生,继而开始引经据典卖弄自己的文史知识,为“狐狸”正名。宁生听后渐渐有了同感,继而引起共鸣,最后居然敬慕不已地说:“今闻高论,愿为书友。”于是两人共坐读书。后来,宁生方寸大乱。自此,二人由“共坐”深入为“共寝”;再后来,宁生“神疲气殆”“沉绵床褥”。好友感叹道:“你中了上等媚人之术了!以色媚人,色衰则爱弛;以金媚人,金尽则交绝。只有那种看起来有君子之风,却大行小人之道,择其所好的媚人之术,才是防不胜防的啊!须知,媚之术越是变化多端,其杀伤力也就越强。”宁生听罢,翻然悔悟,怎奈为时已晚,半载之后,命归*泉。
这两则闲篇“聊斋”,让我们感慨良多。俗语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只要你有缝,就好办。不管那缝隙多么细小,多么隐秘,不管你的爱好是雅到极处还是俗到极处,狐魅们都能“有缝可钻”。《聂小倩》中*魅用的是色、财两招;到了《狐媚》里,狐狸延伸了一步,面对一不贪色、二不贪财的宁生,它果断选择了第三招--“雅媚”。你不是“惟好架上书”吗?那好,咱们就谈文说史,且狐狸的眼界开阔、见地超拔,你不服都不行。待你的防线被一点点攻破之后,我可就开始讨债索命了。
在这个“后门心态”盛行的时代,手里握有权柄的人,不同程度被人仰视、被人央求;抛开恶劣的“权力寻租”者不论,单说那些“爱惜羽毛”者。你看重清名,不等于有捍卫清名的能力。你声称你不重财色,唯有某项“雅嗜”——正中下怀!这看起来颇提升你品位的清雅嗜好,就极可能为别有用心者提供可乘之机。你不是喜欢字画吗?那好,我负责奉送唐宋真品。你不是喜欢摄影吗?好办了,我负责奉送专机航拍。你不是喜欢题词吗?懂得了,我负责奉送巨额润笔。你不是喜欢“发明”吗?正中我计,我负责奉送“专利署名”……瞧,狐狸*魅们找“缝”的功夫,真是与时俱进,令人叹为观止!
当代“宁生”们的明智之举是“藏好自己的嗜好”。藏好了自己的嗜好,就阻断了狐狸*魅通往自心的道路;没有了“共坐”“共寝”,自然也就远离了命危、命断。佛家教育弟子“断念”,很值得我们学习:面对美女,修“白骨观”或“不净观”,想象美女也要吃喝拉撒,百年之后也是一具白骷髅,你的澎湃春心便会如潮汐般退去;面对金钱,把它想象成令人胆丧的*蛇和猛兽,你的贪婪之心刹那间便会偃旗息鼓。况且,“头上三尺有神灵”,*纪国法的利剑时刻高悬头顶。加强修养吧,做事持正念,做人凭良心,撇开“小我”,逐渐把自己修炼成一只百*不侵的“无缝”的“蛋”。
擅长“俗媚”或“雅媚”的狐狸*魅断然是不会绝种的。今天,它又正在某处寻找“有缝的蛋”,然后好施展“媚术”三步曲,又会撂倒了几多“宁生”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