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聊斋的古文故事5
TUhjnbcbe - 2021/12/22 17:38:00
《聊斋》的故事1、故事:古代时候有淄川城西白家庄的某个人,偷了邻居家的一只鸭子煮着吃了。心里美滋滋的,而到夜里,觉得全身发痒;左挠挠右挠挠,不解其忧,天亮后一看,身上长满了一层细细的鸭茸毛,一碰就疼,心里惴惴不已,闷闷不乐,可又没有办法医治。夜里,他梦见一个人告诉他说:“你的病是上天对你的惩罚,必须得到失鸭主人的一顿痛骂,这鸭毛才能脱落。”而邻居老翁平素善良,心胸宽阔,丢了东西从来就不去计较或流露不高兴的样子。偷鸭的人很奸滑,便撒谎告诉老翁说:“鸭子是某某人所偷,他非常害怕别人骂,骂他可以警告将来。”老翁笑道:“谁有那么多闲工夫生闲气,去骂这种品行恶劣的人。”终不肯骂。偷鸭的人很难为情,只好把实情告诉了邻居老翁;老翁这才肯骂,那人身上的鸭毛果然退了。2、原文:邑西白家庄居民某,盗邻鸭烹之。至夜,觉肤痒;天明视之,茸生鸭毛,触之则痛。大惧,无术可医。夜梦一人告之曰:“汝病乃天罚,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而邻翁素雅量,生平失物,末尝征于声色。某诡告翁曰:“鸭乃某甲所盗。彼深畏骂焉,骂之亦可儆将来。”翁笑曰:“谁有闲气骂恶人!”卒不骂,某益窘,因实告邻翁。翁乃骂,其病良已。异史氏曰:“甚矣,攘⑾者之可惧也:一攘而鸭毛生!甚矣,骂者之宜戒也:一骂而盗罪减!然为善有术,彼邻翁者,是以骂行其慈者也。”3、注释:茸:草出生之细毛。攘:抢夺;侵犯;窃取,偷。4、悟读:故事很精彩,情节也曲折,两个任务形象很鲜明,偷鸭的人平之恶劣,还无比狡猾,想编出个故事推卸责任,偏偏老者不买账,既是对偷鸭人的描写,也使老者宽宏大量的以表现更是情节荡出一波,读起来有味。这篇小说也不乏幽默,生活中常有一句话“找抽”就说的是这种人。故事以荒诞的手法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一个人有了缺点或做了坏事,只有把它揭露出来,并痛加批评,才能真正改掉缺点和错误。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聊斋的古文故事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