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文化考据您知道八股文吗
TUhjnbcbe - 2022/2/9 11:30:00

(八股文考卷)

(八股文考卷)

嗟夫!吾等上世纪五十年代华夏大陆生人,于文革乱世,由毛氏《反对*八股》一文,方知明清两朝有“八股文”之应试文体,然除以偏概全之“打倒斗臭、死板教条、僵化死亡”之类贬义判定外,固不知明清八股文之庐山真貌,乃至当今大学文科讲师、教授之侪,多有不识“八股文”为何方神圣约或妖孽者。尝叹,高丽韩国泡菜尚可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堂堂中华近五百年以来科举经国济世人才之唯一文体,何以如此快速销声匿迹而无人问津!其虽不合时宜,亦不可毁尸灭迹,令后人识恐龙而不识八股文,或虽知其名,难晓其实。仅知其名止于批驳歪曲,难晓实盖为道听途说。以至于言诸恐龙,可绘声绘色,指证于化石;言诸八股,则不免以讹传讹,终不见骸骨。噫!夫八股文者,明清两朝科举应试“制义”文体之俗称也。窃以为,善作八股文者之文,如今日职场之就职演讲、施*纲领,或等同于公务员考试之标准化应试之作;而善为诗词歌赋者之诗词歌赋,如今日之演义、小品诗文,或等同于剧作家、小说家诸如贾平凹、莫言等作品。是故,善作八股文者,以制为文,循规蹈矩,多用逻辑思维头脑;善为文学作品者,率性而创,天马行空,多用形象思维头脑。前者志在齐家治国平天下,后者志在语不惊人死不休。故而,诸如蒲松龄者,数试科举不得入围,然一部《聊斋志异》流播四海,足以傲视王侯;诸如纪晓岚者,虽有《阅微草堂笔记》传世,然终不可与《聊斋志异》并驾齐驱。以封疆大吏之一言九鼎竟不胜一袭布衣之齐东野语,何以故?养由基,卖油翁,各擅其长耳。据此而论,八股文,古诗文,乃至五四新文化后之白话诗文,各有千秋,不可一视同仁,亦不可以偏概全,进而赶尽杀绝。然则,何为“八股文”?八股文体肇始宋代科考之“经义”,制式于明朱元璋、刘伯温君臣,明成化间制式大成,或称“八比文、时文、制义”,凡童试、乡试、会试,每试必考。此外,清康熙后,尚有五言八韵仄起格排律,也在必考之列,称试帖诗,然较之于八股文,其侧重等而次之。其八股文之考,最为紧要。每考,由《四书大全》任抽一句为题制卷,考生据八股文制式限时作文。其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提二比、中二比、过接、后二比、束小比、大结”等构成。其结构之严谨、章法之细密,代圣人立言之神圣,无十数年浸润于五经四书之功底,无临场不乱、思维缜密之品性,其限时依制而为文,难也矣!是故,能为八股文者,读圣贤书,达周公礼,又心思缜密、临场不乱,若委以治国平天下重任,庶几可矣。一言以蔽之,八股文能大行其道五百年,令读书人皓首穷经,恪守仁义礼智信,益之首也,凡经科考入仕途者,多数皆因“八股文”而具备心思缜密、逻辑顺序之公干能力,益之二也。光绪二十七年,科举考试寿终正寝,八股文退出朝野,然当年之功绩,不可一概抹煞,此其“历史唯物主义”乎?

(八股文汇集)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

以上一通半文半白穷酸拽文后,说点正事。某日,在旧书摊前无意中发现泛*的故纸堆里有明清年间科考“复习资料”---八股文经典范文。古董商文化不高,当然不识这本面目全非的“金镶玉”,经“我老人家”一番卖弄,古董商恍然大悟,便“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起来,“我老人家”也亲自断送了想买下这本难得一见的八股文汇集的机会。因为,经我的提醒,古董商的要价,早已超出了我老穷酸的承受能力。心有不甘,网上一查,嗨!还真有许多现成的明清年间的八股文,且有相当不错的解释。百度真好啊!劝有心搜古寻论的同道们,上网去开开眼界吧。我这里仅举一例,以飨网友。王鳌《百姓足,孰与不足》(这是考试题目,出自《论语?颜渊》)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这是破题,一般以两句为正例)盖君之富,藏于民者也,民既富矣,君岂有独贫之理哉?有若深言君民一体之意,以告哀公。(这是承题,一般以三句为正例)盖谓:公之加赋,以用之不足也;欲足其用,盍先足其民乎?诚能百亩而彻,恒存节用爱人之心,什一而征,不为厉民自养之计,则民力所出,不困于征求;民财所有,不尽于聚敛。(这是起讲,所谓代圣人立言。可以不用四六骈句,语句可多可少,主要是根据题意假设圣人会如何阐述。要求用的典故不能是孔孟二位老先生过世之后才有的,因为所写文章是代圣人说话的。)间阎之内,乃积乃仓,而所谓仰事俯育者无忧矣。田野之间,如茨如梁,而所谓养生送死者无憾矣。(这是提二比,也就是八股文的前两股,相当于一副长长的对联。)百姓既足,君何为而独贫乎?(这是过接,相当于过渡段。)吾知(这是接语,可不计入四比八股中。)藏诸闾阎者,君皆得而有之,不必归之府库,而后为吾财也。蓄诸田野者,君皆得而用之,不必积之仓廪,而后为吾有也。(这是中二比,也就是八股文的第三、四股,相当于一副比上面更长的对联。)取之无穷,何忧乎有求而不得?用之不竭,何患乎有事而无备?(这是后二比,也是八股文的第五、六股,更像是一副对联。不过,下联“备”字是仄声,犯对联之忌。或许在八股文中可以这样。)牺牲粢盛,足以为祭祀之供;玉帛筐篚,足以资朝聘之费。借曰不足,百姓自有以给之也,其孰与不足乎?饔飨牢醴,足以供宾客之需;车马器械,足以备征伐之用,借曰不足,百姓自有以应之也,又孰与不足乎?(这是束小比,也是八股文的第七、八股,可算一副更长的对联。)吁!彻法之立,本以为民,而国用之足,乃由于此,何必加赋以求富哉!(这是大结,不要求对仗。)作者王鏊,明朝成化十一年(年)科举考试的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这就是他当年步入仕途的应试作文。文章大意是说,只要百姓们富足了,皇上、官家也就富足了,因此,官家不必与民争利,不必增加赋税。他写文章代圣人立言是这样说的,他官居宰相,位极人臣,也是如此做的。王鏊明正德间官至少傅、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在朝居官30年,廉洁奉公,两袖清风,时人称“天下穷阁老”。辞官后归居苏州,致力于地方文献著述,死后葬东山梁家山,其墓前曾有唐寅手书的“海内文章第一、山中宰相无双”的牌坊。说句公道话,大明江山几百年,除朱元璋、朱棣外,几乎没有一个能坐稳江山的好皇帝,江山之所以能够“维稳维和”,完全归功于那些凭八股文考上来的中央、地方官员们。衡宇主人

1
查看完整版本: 文化考据您知道八股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