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本来是书的一篇序言,也是作者想告诉读者的话,以供诸位了解这本书。
在很多人的成长经历中,可能都听长辈讲过故事,那种记忆是美好的,也是深刻的。
我小时候常听奶奶讲故事,她目不识丁,却妙语连珠,至今都可清晰地记起《田螺姑娘》《牛郎织女》等诸多的故事情节,任凭岁月流逝,而坐在屋檐下,仰着头听奶奶讲故事以及故事里的情景,却永铭心底,历久弥新。
那自然是对亲人的眷恋,那也是民间故事的魅力。
那些民间故事都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征,即好人有好报、邪不胜正、有情人终成眷属等等,总之一切都会往美好的方向发展,这从另一个侧面直观地反应出了中国老百姓朴实的愿望,以及他们的善良。
百姓的善良必是受优秀的传统文化侵淫、滋养所致。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拥有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在这些璀璨的文明中,除了科技、历史、文学、思想等等成就外,还包括了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那些传说、故事,在历史的长河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且伴随着科技、文化、文明的发展,也在不断地演变、融合,代代相传。
我曾对民间故间有过误解,认为民间故事或者那些乡间流传的神话传说、志怪小说,就是下里巴人,登不得大雅之登,早年间曾加入过“民间文艺家协会”,那时候觉得这个协会没有“作协”那么高级,后来慢慢发觉当初的想法何其幼稚庸俗,文化从来不分雅俗,俗极而雅,雅极亦有可能是俗,这样的例子在中国文化史上已验证过多次了,比如《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名著,在明朝时期是属于痴夫愚妇才阅读的低俗作品,为文坛所不齿。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也是如此,比如流传在坊间的四大名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时至今日,业已为经典,这些无不是大俗大雅的例子,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从这些例子中也不难看出传承的力量。
传承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如果我们去留意一下神话、志怪传说的发展史,就会发现古代的志怪小说是一种想象出来的非常高级的事物,最典型的便是我们熟悉的《聊斋志异》它就是通过妖怪折射出现实,因而成为经典,通过这部经典作品我们不难发现,妖怪是有血有肉的,同人一样有悲有喜,有哭有笑,透过《聊斋志异》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残酷的人世间。
事实上《聊斋志异》也是对以前的那些志怪传说或民间故事的传承,蒲松龄自小对民间的*怪故事拥有浓厚的兴趣,据说为了搜集故事素材,专门在家门口开了个茶馆,来喝茶的茶客可以用一个故事来抵消茶钱,为此,他收集了众多离奇的故事素材,经其生花妙笔,终成不朽名著。换句话说,蒲松龄是通过收集以前的民间传说,加以改编,通过自己的理解、人生的阅历而创作出了符合时代的经典作品。
五千年的文化实际上是一座宝库,从成书于西汉的《山海经》到东晋时期的《搜神记》从唐代的《酉阳杂俎》到清代的《聊斋志异》都是古人搜集民间传说而集大成者,在这个传承的过程中,也让我们看到了这些民间故事、志怪小说演变的过程,这种传承和演变是相互辅相成的,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渐次丰富的过程。
任何一样事物都需要与时俱进,文化也是如此,想要让当下的读者接受,就必须做出适度的改变,本书就是在这种前提之下进行的书写和改编。
改编并不代表可以天马行空的乱编,更不能为了改编而改编,而是需要在原有的故事基础上,保留其精髓,再进行适当的扩充、合理的想象,使之更符合当下社会的价值观,以及当下读者的阅读习惯。比如本书的第一部分“神兽篇”,无论是应龙还是商羊、*车,经过千百年的流传,其形象基本已经固定,便不能做颠覆性的改编,须是在其原有的形象基础上,使之更加丰富,更符合现代读者的审美。这么做并不是迎合读者,而是时代发展所需。
又如天狗,关于天狗的传说,由于地域的不同流传的版本也很多,因此书中将各个时期各种不同版本的故事进行融合,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曲折的故事。但无论故事怎么丰富,如何曲折,原来的核心,也就是天狗故事中关于“母爱、仁孝”的主题始终都没有变化,那是我们传统文化中最为宝贵的元素,无论故事的外壳怎么变,这个内核都不能丢。
其余部分的内容也是如此,绝大多数故事皆有原型和出处,我只是在原来的故事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改编和想象,并且在文末附加了原型故事,一来是让读者对故事本身有个较为立体的对比,二来是想让读者充分了解每个故事的演变过程。
当然,这种形式的改编只是一种尝试,在书写的过程中,我常有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之感,恐受文化、阅历所限,弄巧成拙,贻笑大方。然既是尝试,便不免错漏谬误,权当抛砖引玉,只望日后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对这些民间故事、志怪传说进行更加多样化的尝试,出现更加丰富的文本,最终蔚然成风,使那些故事能让更多当下的年轻人接受,最终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序言结束,以下内容是图书文案,由出版方提供。
中国原创妖怪重磅故事集!妖怪文化精髓之作!妖魔精怪×仙神异人×珍禽奇兽,全新演绎动人心魄的诡异奇谈。看妖怪前世今生,还原其原貌!深入走进本土“妖美”世界!
编辑推荐
▼每个妖怪的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本书深入解读中国神话传说、古代典籍中的妖怪,用原创故事还原妖怪本来面貌,让你“百科全书”式读懂妖怪的前世今生!)
▼中国妖怪文化渊远流传,其种类繁多、数量庞杂充分体现了民间文化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其所彰显的文化功能及地域特征更尤为突出。
▼作者搜集和考证大量古籍资料,在那些熟悉的妖怪经典的故事中,注入新的元素,使其焕发新的光彩!每篇故事后还附带出处等延伸资料,让你快速了解妖怪们的“前世今生”,全新演绎动人心魄“妖美”世界。
▼上古四凶、迦楼罗、狐妖、田螺姑娘、衢州三怪、东仓使者……数十个奇异故事全新演绎,述奇幻精怪,看众生百相。
▼世间本无妖,却道心中有。万物皆有情,zui难是人心。那些动人心魄的妖魔精怪,其实是千变万化的人性缩影。
内容简介
中国妖怪文化是东方文明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们形态丰富,种类庞大,充分体现了民间文化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其所彰显的文化功能及地域特征更尤为突出。
本书是以中国古代妖怪文化为背景所创作的全新妖怪原创故事集,作者历时多年,深入解读中国本土妖怪文化。通过搜集和考证大量古籍资料,在那些熟悉的妖怪经典的故事中,注入新的元素,使其焕发新的光彩!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读者打造全新的奇幻故事之旅。每篇故事后还附带出处等延伸资料,让你快速了解妖怪们的“前世今生”。
那些动人心魄的妖魔精怪,其实是千变万化的人性缩影。
作者简介
萧盛,原名尹宣韩,浙江宁波人,中国写手之家网站创办人,自由撰稿人。长期研究中国古典文化,喜野史笔记,爱奇闻轶事。已出版《大清钱王》《大唐惊闻录》《天下苍生:嘉靖》等作品。
目
录
卷一神兽篇
应龙:助力华夏一统的祖龙/
水猿大圣:孙悟空的原型/
上古四凶:贪玩奸恶的代表/
商羊:一舞风雨来/
迦楼罗:八部异兽斗天龙/
*车:早的七仙女传说/
睚眦:祥兽有志伐商纣/
天狗:一场溺爱几番浩劫/
卷二妖怪篇
猫妖:妖和捉妖师的罪与罚/
狐妖:青丘有兽曰白狐/
花妖:妖与书生的爱和憎/
蛇妖:蛇蝎美人传/
田螺姑娘:来自民间的温暖爱情故事/
彭侯:樟树沟诡事/
马皮蚕女:蚕神的传说/
人面牛:传说中神奇的预言家/
卷三怪人篇
龙伯国:上古时期的巨人国/
牛头马面:地府的活宝,天生的冤家/
黑白无常:生不离死不弃的兄弟/
三头幻人:地府里的狄仁杰/
厕神紫姑:神仙界的白毛女/
黑眚:来去无踪的无形妖兽/
一目五先生:大明阴阳师传说/
卷四 *怪篇
判官崔珏:昼理阳间事,夜断阴府案/
判官钟馗:疾恶如仇的捉*师/
衢州三怪:萌妖伏法记/
东仓使者:好心反而办坏事/
妒妇津:河流上的怪谭/
画皮:画骨画心难画皮/
宋定伯捉*:一场人与*的较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