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汉字博物各大中小学校校训中最爱用且频率最
TUhjnbcbe - 2022/4/24 0:07:00
汉字博物:各大中小学校校训中最爱用且频率最多的字是哪一个?“博学笃志”中的“笃”行画面?如果统计一下各大中小学校校训中最爱用且频率最多的字,是哪一个?毫无疑问,那一定是“笃”——笃学,笃行,笃志,笃定,笃行不倦忠信笃敬(暨南大学校训)笃学尚行止于至善(江南大学校训):正德厚生笃学敏行(南京师范大学校训)理解“笃”,千万不要按照偏旁来理解,一定学会理解汉字字内思维对任何一个字的理解,离不开其字内构成的自然特性的——01懂“笃”是关键,如何理解?形声会意合体字,竹马为笃。从马,竹声。“竹”,象两个竹子形;其自然特性,一节一节地向上,而且是无分枝刚直向上;另外竹子的质地细密坚固,坚固厚实,坚定厚实。“竹”在“笃”字内思维表达中就用到此自然特性。“马”,象马形。马是作为古时重要交通工具而存在,其自然特性是“马行”——马行飞奔、马驰奔前。“笃”字内的“马”表示马行。二者合一,“马”行如“竹”为“笃”;怎么个“马行如竹”?“马”行一步一步如“竹”一节一节刚直坚定,这就是“笃”行。而“笃”行——坚实迟缓,有节奏步骤;方向专一,刚直向上。由此,产生“固厚,坚固,专一”之义。本义:专一,固厚,坚固,厚实。02《说文》怎么说?有误导!《说文解字》是中国历史上首部系统性字典,是后人学习汉字之必备经典著作,其偏旁部首的定性分类成为后人字典编辑树立一个历史参照典范。但是其在偏旁定性分类,既给后人带来方便性,也给后人汉字研究造成上千年思维局限甚至是方向性误导。这个“笃”的解释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说文》:笃,马行顿迟也。顿如顿首,以头触地。马行箸实而迟缓也。马行如箸实而遟缓也。顿首,如竹一节一节般而点头顿首。以头触地也。什么意思?白话一点,就是“马得病了,耷拉着头,行动很迟缓。”一匹病怏怏之马,哪有一点“笃行、笃实、厚实”之坚定步骤。按照字典编辑中,划归“竹”偏旁。按照这一解释,是根本理解不了“笃行、笃志”等之义的。《康熙字典》就没有采用《说文》此说法,只是罗列收录其中。03课本古诗文中怎么用“笃”?在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在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课本《论语·十二则》文中,有“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句这里的“笃”指专一、坚持、固执,这里的“笃志”就是“专心致志”之义。在《中庸·第二十章》文中,有“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句,这里的“笃”指“坚实,切实”有步骤,这里的“笃行”就是“切实有步骤实行”之义。在《礼记·儒行》文中,有“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句。这里的“笃”指“专一、专心、切实”有步骤,这里的“笃行”就是“一心一意、单纯无杂念切实实行”之义。在《庄子·外篇·秋水》中,有“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这里的“笃”指“固,固守,固执”。这里的“笃于时”其实也是“坚持、固执于时节”之义。在《围炉夜话·第一七六则》中,有“博学笃志,切问近思,此八字是收放心的工夫。”句。这里的“笃”指“专一、坚持、固执”。这里的“笃志”就是“坚持、固执,专心致志”之义。其它的“笃”字应用例子,如:1.忠厚、诚实。《礼记·中庸》:“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2.病势沉重。《史记·卷七九·范雎传》:“昭王彊起应侯,应侯遂称病笃。”《文选·李密·陈情表》:“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3.坚持、固执。《论语·泰伯》:“笃信好学,守死善道。”04相关成语中怎么用“笃”?在成语中表示“切实”之义——力学:努力学习。笃行:切实地实行。勤勉学习且确切实践所学。出自宋·陆游《陆伯*山堂稿序》:“伯*家世为儒,力学笃行,至老不少衰。”在《明史·方孝孺传》中:孝孺有兄孝闻,力学笃行,先孝孺死。笃行:切实地实行。谓内心廉正,行为淳厚。笃:切实。确切高明的言论。清·王悔生《祭海峰先生文》:“笃论高言,谆谆训诫,沃我心灵,开我眉瞆。”笃:切实。确切地论述。在成语中表示“专心,专一”之义——笃新:专一,专注。犹言喜新厌旧。喜欢新的,厌弃旧的。多指爱情不专一。出自明·吴承恩《〈留思录〉序》:“人情多笃新怠旧,而况违隔二年,遥遥五千里外,而民之歌之,犹邠人之思古公也。”笃志:专心一志,立志不变。潜沉下心专心致志。笃志:专心一志,立志不变。专心致志,勤奋好学。笃学:专心好学。指专心致至地学习古代曲籍。笃学:专心好学;倦:疲倦。专心好学,不知疲倦。在成语中表示“忠厚,实在,厚道”之义——笃实:踏实,实在。认真踏实,爱好学问。笃信:忠实地信仰。指对道德和事业抱有坚定的信心,勤学好问。笃:忠实,厚道;举:举荐,选拔。对关系近的厚道,对关系远的举荐,指同等待人。笃:忠厚,固厚。为人朴实敦厚,不善言词。出自《聊斋志异·蕙芳》:“马生其名混,其业亵,蕙芳奚取哉?于此见仙人之贵朴讷诚笃也。”在成语中表示“坚定、坚固”之义——笃定:坚定,坚固稳定。像泰山那样稳定。比喻有绝对把握,无须忧虑。出自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那没问题,包在我身上,笃定泰山。”在成语中表示程度“深厚、沉重”之义——病笃:病甚,病厚沉重。投:投奔。病情危急不审医术好坏就去就诊。比喻事势危急盲目求援。出自鲁迅《二心集·知难行难》:“再问问看,要说得直白一点,就是见于《红楼梦》上的所谓‘病笃乱投医’了。”

汉字博物:竹本制用-走进北京紫竹院赏竹,探寻藏在字在“竹本”的人文博物知识。

汉字的产生,源于生活,源于生产实践,源于对社会生活的观察,源于自然,源于对自然规律的发现。

古汀大语文,就是这样一套将中华文化、人文思想及自然百科能全息化、无缝链接化,超越学科的完整认知体系。

关联阅读:

古汀大语文体系(字在,词在,诗在,文在,大语文在)——快速有效打造学生的汉字水平及语文能力!

如何实现从“汉字思维启蒙”、“快速识字”到“大语文”无缝化链接学习?

谈谈汉字思维的“反向”性,使识字及语文的学习更简单、易学、易理解

如何读出《诗经·桃夭》中的三个“桃之夭夭”的不同画面层次

为什么说只有懂了汉字思维,才能轻松理解“一字多义多音”的自然画面

“树荫”与“树阴”的用法,是谁出错了?老师、学生还是字典?说文讲“荫”,从汉字思维角度理解“树荫”与“树阴”之别

汉字植物课:大语文这样学,把与荷花有关知识及字词诗文一网打尽

大语文大在哪?汉字思维是什么?以“夜未艾”的“艾”字作例,讲开去!

汉字农场之五谷课:麦,从何而来?“麦”中有“来”,它们是什么关系?

汉字博物:说“舟”,世界上最早的舟至今多少年,舟是如何制作的?

说文博物:三星堆出土丝绸,震惊世界!那么“丝”及有关的汉字都表现出怎样的场景?

汉字博物课:“酉”是什么器物,“酒、酋、尊、奠、配”与它是什么关系?

从“衰”之字义及汉字思维,来理解“乡音无改鬓毛衰”,“衰”应该读cuī还是shuāi

说文博物:从“册”的汉字思维,谈谈大语文应该怎样学?

说文博物:有人问“午”字是什么工具?“臼”又是什么物件?

说文博物:“斤与两”本义是什么?,为什么规定一斤等于十六两?

说文博物:“更”是什么?,“深更半夜”,也说“三更半夜”,为什么要叫“深更”或“三更”呢?

说文博物:这个字应该是年使用频率最高的字了,它是由什么器物而来?

说文博物:“碾”压世界,知“碾”人文博物,如何运用汉字思维学习大语文?从"碾"字展开学习字词诗及无缝链接人文历史、自然百科知识

说文辨物:说“蚕”字,看古代养蚕业的诞生

说文辨物:心有灵犀一点通,是什么犀?

扫码学习

语文通识素养课程

教材订购:

了解更多

1
查看完整版本: 汉字博物各大中小学校校训中最爱用且频率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