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比爽子还疯的女星终于爆红被压制10
TUhjnbcbe - 2022/10/31 21:29:00

最近大火的《开端》,姐妹们都看了吗?

正午阳光出品,豆瓣高达8.2分

有紧张刺激的悬疑剧情,也有平凡立体的众生相,还是国内少见的时间循环类型。

可以预见——

不烂尾的话,「开年第一爆款」的名号应该没跑了。

如果非要挑一些缺点,那应该就是剧中除女主外,其他女性人物塑造都非常扁平。

说是平凡众生相...

但所谓众生,其实是二次元小哥、农民工大哥、刑满释放叔叔、正能量男主播所构成的男性众生相。

这些男配角的性格,要比女配角立体非常多,几乎每个都有单集人物背景勾勒。

还有就是两位反派——

高压锅阿姨和公交车司机大叔。

也能明显感觉,司机大叔的笔墨更多,人性也更立体复杂,属于是善念犹存。

而高压锅阿姨,就是一活脱脱的“疯女人”。

偏执、疯狂、无可救药、令人窒息

当然,高压锅阿姨的饰演者刘丹演技是真的很好。

演出了那令人胆颤的疯狂,这位曾入围戛纳的女演员,应该真的要红了。(有人看到高压锅阿姨还想起了“疯爽”的某些行为,但阿姨可是要疯太多了)

不过,之前所长写李靓蕾时曾写道,「疯女人」是西方文学作品中的经典刻板女性形象。

她和「天使圣母」,共同构成了禁锢女性的一体两面。

一种是美丽的、博爱母性的、奋不顾身的,作为闪光女主的。

一种是情绪化的、毁灭性的、歇斯底里的,作为炮灰女二号的。

相比于西方的直接,东方影视文学曾经更加含蓄。

我们最经典的女性形象,是女*(妖)。

翻看近几十年的经典影视,几乎处处都是她们的影子。

而她们,也刚好契合着对女性塑造的刻板二分法。

一种是圣母*,投射男性欲望。

一种是恶女*,投射男性恐惧。

某种程度上,她们也就是古代女性生存困境的最大隐喻。

(《胭脂扣》)

情*

国内影视作品中,最多的就是艳丽女*狐妖。

聂小倩,其中绝对的C位。

出自《聊斋志异》——

原著中的聂小倩,被称赞有着“肌映流霞,足翘细笋”的颜值。

历代出演她的女星,也都是顶级美女。

最经典的有三版。

一是邵氏大导李翰祥年拍摄的乐蒂版。

李翰祥国学深厚,更注重正统古典审美。

乐蒂气质也是高雅幽娴。

当年在戛纳亮相时,这版聂小倩艳惊四座。

乐蒂因此一度被西方人誉为“最美中国女星”。

二就是我们最熟悉的徐克版。

王祖贤完美还原了原著中“仿佛艳绝”、“摄人*魄”的聂小倩。

也是最经典的女*形象

红衣青丝,眼波荡漾,既美又仙,媚而不俗。

搅动一池春水,也俘获无数人的心

王祖贤气质属于冷清+娇媚的结合体,很贴合出演艳丽女*。

除开小倩外,她也确实演过另外几个。

比如胡金铨导演的《画皮之阴阳法王》

蔡康永小说改编的《阿婴》

最后一个有印象的聂小倩,是年的*版。

很美很仙,但*气不足

以上三版《倩女幽*》中,乐蒂版最贴合原著——

美艳女*聂小倩色诱宁采臣不成,因此暗许芳心。

在宁采臣与燕赤霞的帮助下脱离树妖婆婆后,进入宁家成为婢女,洗衣做饭任劳任怨。

最后成功感动宁母,和宁采臣成婚。

完成了女*“为娼、为婢、为妻”的“正道”。

随后两版,虽然故事结构各有变化,但核心基本没变——搞爱情的风流韵事,是她们的主营业务。

美艳女*+凡人秀才,也是中国女*的一大传承。

最早可以追溯到魏晋时期,《搜神记·驸马都尉》、《列异传·谈生》都是美艳女*爱上穷书生的故事:

穷书生谈生,年近四十还没娶妻。偶然遇到一位曼妙少女,少女生前是一位大家千金,她要与谈生结为夫妻,条件只有一个:三年内不要用火光照她。但谈生并未守约,致使*少女*飞魄散。但最终,*少女还是顾念感情,赠与穷书生“一珠袍”,保其一生荣华富贵。

(《*新娘》)

后续历朝历代,也将这种女*+书生的故事模板发扬光大。

比如唐朝温庭筠的《华州参*》,元代郑光祖的《倩女离*》,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

这些女*大都出生于书香大户,美丽又知书达理。

且大都对穷书生主动上门痴缠,投怀送抱。

除开女*,类似的还有各种报恩女妖。

白蛇、狐妖、花仙...

比如徐少华的《聊斋精变》,就是狐妖为报恩以身相许

嫁给呆书生的故事

简单来说,这种女*形象的塑造,就是古代落魄文人的白日幻梦。

想象一个美艳女*主动上门,自己百般推辞却无奈献身,并且因为她们是非人,事后还不用负责。

如此,来抚慰他们失意的心,来缓解他们在礼教下的性压抑。

这些女*除了喜欢投怀送抱,基本就是他们心中的二十四孝好女人

(《僵尸先生》)

同时,也投射了他们借大户千金平步青云的内心渴望。

但正如曹雪芹借贾母之口吐槽那样——

“这有个缘故:编这书的,有一等妒人家富贵,或有求不遂心,所以编出来污秽人家。再一等,他自己看这些书着魔了,也想着得一佳人,所以了出来取乐。”

什么美艳情*,不过是他们自己幻化的心魔。

(《灵幻新娘》)

怨*

除开艳*,女*还有怨*。

这种大家应该也熟悉,幽怨凄厉,森森瘆人

(《*新娘》)

某种程度上,怨*就是疯女人形象的延申。

本质上是封建社会潜意识里的恐惧。

在女性受压迫的封建年代,上位者既享受对女性的主导权,同时也对被压迫者有一种恐惧,潜意识里怕她们报复。

这也是恐怖片本身的文化渊源:

强势族群对弱势族群伤害、剥削后,担心遭到反噬,陷入焦虑。

(《人皮灯笼》)

女怨*的形象盛于宋明礼教对女性的压迫加深之际。

受节烈观的影响,当时现实中的女性自杀现象大幅增加。

自杀,也是当时女性唯一的复仇方式:

“备受冤屈万般无奈之际,终于以自身毁灭来申辩清白”。

(《索命女*》)

但,自杀真的是复仇吗?

当然不!

古语有言: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大器晚成...

但女子复仇,为何偏偏是激烈速即,是向内自毁,是以死殉辱?

想来,即使古人也无法彻底说服自己,只能创造怨*,假装延续了女性的复仇。

都说举头三尺有神明,但神明,在人心中。

所谓怨*,不过是整个社会潜意识里的恐惧和自我厌恶。

不断叩问着每个人的内心。

女*形象,由情*,到怨*。

不过是封建礼教社会把女性当载体,从对欲望的物化,转到了对恐惧的物化。

而这些形象,其实哪里是女*呢?

她们不过是在苦难中死去的女人,然后被投射了社会潜意识,成为了“非人”而已。

(《妖兽都市》)

女*

所长曾在知乎上看到一个提问:

为什么恐怖片中,女*总是比男*多?

其实民间传说中的男*也不少。

但这些男*一般都有固定职业,如专管索*的牛头马面、黑白无常和专管土地的城隍;还有知名男妖,最后也大都能任职天廷。

再不济,他们也能占山为王,为害一方。

(黑山老妖)

并且,本身以他们为主的恐怖片,也不太需要*。

那些角色本身,就可以很恐怖很变态,没必要编写成*。

(《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包》)

他们的恐怖,来源于残害他人的恐怖,而女*的恐怖,更多是被他人残害的恐怖。

归根结底,还是那个时代,女性被认为是弱势的,受害的,无力反抗的。

只能求死后复生,用生前的怨,化作死后的超能力。

好在,年了,封建社会早已远去。

女性已经有了更广阔的天空发展,不再是曾经无力反抗的柔弱者。

也再不用以自毁的方式,死后才能借超能力自我保护。

或许随着女性越来越强,女*这一角色类型,终将成为残片中的过时角色。

1
查看完整版本: 比爽子还疯的女星终于爆红被压制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