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穷困潦倒的纨绔子弟何以逆袭成远近闻名的富家翁。
《聊斋志异》——王成,为你揭秘。
王成平原县人,祖上曾是官宦之家,可到了他这一代就没落了,王成没有奋发图强重振门楣的想法,反而懒惰成性,生活越来越拮据,最后卖得只剩几间破屋。两口子每天睡在破草席上,贫贱夫妻百事哀,夫妻俩经常互相指责,谩骂,日子过得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有一年夏天,热得人在家待不住,村外有个破败的花园,墙屋全塌没了,只剩一个凉亭,村里很多人晚上来此住宿乘凉,王成也经常来。一天,天刚放亮,睡在凉亭的人都趁着凉爽卷铺盖回家,上工的上工,干活的干活,只有王成日上三竿才爬起来,睡眼朦胧的准备回家。
草丛中一道光闪了下他的眼,定睛一看,原来是只金钗,他捡起来细瞧,发现上面刻着“仪宾府造”四个字,王成的祖父曾是王府的仪宾,家里的很旧物都刻有这种字。他拿着金钗犹豫了半天,不知如何办?
这时一位老婆婆走来,说他手中的金钗正是自己所寻之物。王成虽好吃懒做,但骨子里耿直善良,便毫不犹豫地把东西递给老人,婆婆很高兴,直呼他品行可佳。并且告诉他,此物乃亡夫所留,虽不名贵,但对她来说却弥足珍贵。
王成问其夫君是谁,婆婆回答是王谏之。王成告诉婆婆,自己正是王谏之的孙子。
婆婆说:“我是狐仙,多年前与你祖父相好,他死后,我就隐居避世了,没想到今天在此碰到你,看来这是上天的安排。”王成也曾耳闻祖父有一狐仙妻子,便没有怀疑,热情地邀其回家坐坐。
婆婆欣然前往,回到家中,王成喊妻子过来见礼,王妻子穿着勉强遮体的破烂衣衫,由于长期营养不良,面*肌瘦的没个人样。
婆婆吃惊地问:“家境破败成这样,你们以何为生?”王妻呜呜咽咽地哭着,把家里的状况细说一遍。婆婆忍不住叹息,没想到自己心爱之人的后代居然穷困潦倒至此,又看到饭点的时间,灶火间却没有一丝烟火气,她把金钗递给王妻让她当掉买点米下锅,并说三天后再来。
王成极力的挽留她,婆婆怒怼:“你连自己的妻子都养活不了,我留下,你也只能仰头望天叹气的份,天上又不会掉吃的。”说完径直走了。
王成对妻子讲了婆婆的来历,并叮嘱她像对祖母一样尊重,不用害怕。三天后,婆婆拿来些银子交给王成买米,买面,夜里她同王妻同床而眠,开始王妻还胆战心惊,后来见婆婆为人很好,也放下心来。
第二天,婆婆督促王成出去做点小买卖,男子汉大丈夫整天在家坐吃山空,怎行?王成苦着脸说没钱。
婆婆说:“你祖父在世时,金银财帛任我取,我是方外之人,对这些东西不感兴趣,也就没多拿,只有四十两银子,你可用作本钱,买些粗布到京城贩卖,赚取差价。”王成听话的买来五十匹粗布。
婆婆嘱咐:“不可懈怠偷懒,越快越好,不然会后悔。”说完就让他赶紧收拾行李,务必在六七天内到达京城。王成恭敬的答应,带着货物上路。
天有不测风云,途中遇到下雨,王成全身湿的精透,因从未受过旅途之苦,只觉疲惫不堪,就决定先住店休息,大雨滂沱整整下了一夜,屋檐上的水流如柱,路上更加泥泞不堪,行人趟着没过小腿的水艰难前行。
王成不愿受这种苦,想等等再说,谁知道,中午雨又下了起来,不得已,他又住了一晚。等他赶到京城后时,途中听说粗布价格飞涨,是以前的三倍,心里暗自高兴,谁成想到了客店,老板惋惜的告诉他晚来了一步,当时南北之路刚打通,粗布在京城少见,王府急购,价格飞涨,可惜的是昨天数目已满。
又过了一天,随着进京粗布的增加,价格快速下跌,王成不舍得卖,想观望一下,十几天过去,粗布价格跌得更甚,再加上每天的吃住花销,开始捉襟见肘,不得已,听了老板的劝告,亏了十几两把粗布脱手。
早上,王成准备回家,可打开行囊,发现银子不翼而飞。有人给他出主意,去官府状告店主看管不利,让他赔银,王成摇摇头:“命该如此,与别人何干?”
店主很感激他的通情达理,特意送了五两银子给其做盘缠。王成不想回去,觉得辜负了婆婆的期望,内心羞愧不已,不知如何才好。
一天,王成到街上闲逛,看到一群人在斗鹌鹑,动辄就是几千文钱,一只鹌鹑的价格却不止百文,他看后心中一动,算算手中的钱,其他本钱大的生意做不来,也就仅够买些鹌鹑,他兴冲冲回去和店主商量,店主听完非常支持,并且许诺管他吃住,不要钱。
王成兴高采烈的买了一担鹌鹑,回到店里,老天好像故意要与他作对一样,瓢泼大雨又不约而至,而且一连几天也不见晴,鹌鹑没法卖,每天都会死一些,数量急剧的减少,最后居然还剩下一只,王成欲哭无泪,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如此悲催,有家回不去,口袋里空空如也,真是想死的心都有。
店主好一通宽慰,两人一起去看唯一的鹌鹑,店主仔细观察后说:“这只鹌鹑与众不同,它的同伙说不定就死于它手,你好好驯化,应该能有一番成就。”王成听从了店主的建议,训好就拿到街头与那些富家子弟的鹌鹑相斗,几次下来,每战必胜,逢*必赢,。半年后,王成就攒了二十多两银子,他把鹌鹑当作自己的命根子一样。
有一亲王,每逢元宵节期间,就允许普通百姓进府与他斗鹌鹑,美其名曰与民同乐,店主鼓励王成带着自己的鹌鹑过府一斗,说不定能得到亲王的青睐,高价买下鹌鹑,那样就发财了,两人商量看店主眼色行事。
来到王府,殿阶挤满了提着鹌鹑的人,很快,亲王走出大殿,随从宣告开始,人群中走出一人手提着鹌鹑上前,亲王的人放出手中的鹌鹑,两只鹌鹑还没战几个回合,那人的鹌鹑就败下阵来,亲王不住地大笑,不一会儿,就有好几拨人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店主人示意王成可以了,他提着鹌鹑上前,亲王细细端详了一番,说:“此只眼里有怒脉,擅于争斗,不可小觑。”于是命人拿来一只名为铁嘴的来斗,两只鹌鹑你攻我守,你进我退,辗转腾挪,好一番争斗,最后王府的鹌鹑败北。
王爷命人替换好几只鹌鹑,可最后的结果还是不敌,王爷气得胡子直翘,让随从把他的镇家之宝玉鹑拿来,那玉鹑通身雪白,气派非凡,一看就知道是上品,价格不菲。王成心里害怕,跪下请求停战,亲王说:“玉鹑死了我不怪你,你的死了我会重重赔偿,姑且放出一战。”
王成的那只鹌鹑怒目而视,严阵以待,玉鹑直扑过去,猛地一啄,另一只迅速反击,很快就斗得眼花缭乱,渐渐地玉鹑体力不支,落了下风,王成的那只却越斗越勇,势不可挡,玉鹑雪白的羽毛纷纷落了一地,落荒而逃,围观的人齐声叫好,都羡慕的看着王成。
王爷又仔细审视一番鹌鹑,询问王成是否愿意卖掉,他为难地说与其相依为命,不愿意。王爷承诺出高价买,王成装作勉为其难的要价一千两,王爷笑他狮子大开口,最后讨价还价六百两。王成见店主面无表情,知道他不满意价格,可六百两对他来说确实是一大笔银子,人要知足,不可太贪,于是就答应了。
王爷很高兴,当场支付银两,回去后,面对店主的埋怨,他丝毫不在意,把银子随意一放,让他自己拿,店主推让不肯,王成再三相让,才勉强收下食宿费用。
王成整理好回到家,拿出银子和婆婆妻子详细说了自己的经历,婆婆让他用三百两置田产,盖房子,买家具等一切事宜,并且督促他们早起晚眠,耕种纺织,不允许懈怠,夫妻俩不再懒散,而是安分守己,听从婆婆的差遣,不几年的工夫,家里成了远近闻名的富户。婆婆辞行,被他们痛哭挽留,虽当时答应,可第二天早上,还是不见了踪影。
“坚守初心”,“贫贱不移”,才是王成翻身的关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