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蒲松龄
翻译:枫树下的家园
题注:《林四娘》是聊斋志异中的一篇文言小说,写得很好,凄美迷离,令人怅然。但是,百度中的白话文译文却很差,不但错误百出,而且过于直白,失去了原著的味道。闲来无事,随手翻译一下,以度闲暇。
陈宝钥公,福建人,曾官任青州道员。一天晚上,他正于房中独坐,忽然一女子撩起门帘走了进来。陈公抬头一看,却不认识她。女子冷艳绝美、长袖宫服、宫女妆容,她笑着对陈公说:“清冷夜晚,公兀自端坐,莫非感觉寂寞了吧?”陈公惊问:“你是谁?”她回道:“妾家住得不远,是您西边的邻居。”陈公虽怀疑她可能是女*,但内心却很喜欢她,便走过去牵住衣袖引其坐下。女子谈吐不凡,言词风雅,陈公愈加爱慕,情不自禁去拥抱她。女子并不抗拒,只是四下看了看,问道:“这里没有别人吧?”陈公急忙把门关上,说:“没有”,并催其解衣欢爱。女子很羞涩害怕,陈公便急切地替她脱下衣服。女子道:“妾今年二十岁,还是处子之身,不堪粗暴”。云雨欢爱已毕,女子的点点血迹沾满了床席。过了一会,二人躺枕边谈心,女子自称“林四娘”。陈公细问她身世,她回道:“妾一生的坚贞情操,如今已被公轻薄玩弄,几乎罄尽了。如果有爱我之心,只图长久欢好就可以了,何必多问呢?”不一会,鸡鸣天明,女子就起身离开了。
从此,四娘夜夜必来,每次二人均会关门饮酒论道。谈到音律时,四娘能明辨通解五音,陈公便猜她一定善于歌唱词曲。她回答道:“小时候曾经学习过。”陈公请她演唱一曲听听。四娘说:“很久不演奏乐曲了,节奏多半都已经忘记,恐怕会让内行人笑话。”陈公一再请求,四娘便低头以手击节,唱伊谅之曲,歌声哀婉悲凉。歌毕,四娘泪如雨下。陈公被打动,也感觉酸楚悲伤,上前抱住她,安慰说:“不要唱这种亡国的曲子了,不然会让心情伤心难过。”四娘说:“音乐是用来寄托情感的,悲伤的人无法使它变得欢乐,正如欢乐的人无法使它变得悲伤一样。”二人感情日益深厚,甚至超过夫妇之情。
日子久了,家人们也来偷听四娘唱歌,凡是听过其歌曲的人,无不潸然泪下。陈夫人偷偷见过四娘,怀疑人世间不会有如此妖丽的女子,认为她不是*就是狐,担心陈公会被妖魅缠身,便劝说陈公与她断绝来往。陈公没有听从,只是一直追问四娘的来历。四娘神色忧伤地说:“妾是前明衡王府中的宫人,遭难而死,如今已有十七年了。公是高义之人,因此才与你相爱,但实在不敢害你。如果你怀疑或害怕我,妾便就此别过。”陈公说:“我不是怀疑你,只是我们如此恩爱,应该要知道你的真实情况。”陈公又问起宫中之事,四娘追述过往经历,津津动听。说起王府衰亡之时,她不禁哽咽,泣不成声。
四娘不怎么睡觉,每夜都起来诵念准提、金刚等佛经。陈公问道:“九泉之下能自行忏悔吗?”她回道:“那只是原因之一,妾想自己一生零落,希望超度来生而已。”四娘经常与陈公一起评鉴诗词,不好者会指出问题;对于好句,则会长声吟诵,声音清润、情绪风雅、令人忘倦。陈公问:“你擅长作诗吧?”四娘回道:“在世时也偶尔写过。”陈公向她索要赠诗,她笑道:“儿女私情,在高人面前不值一提。”
又过了三年,一天晚上,四娘忽然向陈公告别,神色惨然。公惊问原因。四娘回道:“冥王因妾生前无罪,死后也不忘诵读经咒,让我投生王家。今晚就要分别了,永远不会再相见。”说罢,四娘怆然,陈公也泪下。陈公于是摆酒与四娘一起痛饮。四娘慷慨而歌,声音哀怨悠长,一字百转;每到悲伤之处,则呜咽不已。数停数起,然后曲终。四娘饮不下酒,站起身来,徘徊欲别。陈公一再挽留,四娘又坐了一会。鸡声忽唱,四娘就说:“一定不能久留了,然而您经常怪我不肯献丑作诗,今日将要永别,我应胡乱写一篇。”于是向陈公索笔,一气呵成,说:“心悲意乱,不能推敲斟酌,音韵错乱,请不要拿给外人看。”言毕,四娘掩袖离去。陈公送至门外,四娘一转眼就消失了。陈公怅然很久,低头看她写的诗,字迹端正娟好,便把其珍藏了起来。其诗是:“静锁深宫十七年,谁将故国问青天?闲看殿宇封乔木,泣望君王化杜鹃。海国波涛斜夕照,汉家箫鼓静烽烟。红颜力薄难为厉,惠质心悲只问禅。日诵善提千百句,闲看贝叶两三篇。高唱梨园歌代哭,请君独听亦潸然。”诗中有重复脱节,怀疑在流传中出现了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