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解码婴宁之笑哭笑皆可爱,笑的背后藏着哭
TUhjnbcbe - 2023/3/15 19:02:00

写笑的作家不少,但写得绝妙的当属蒲松龄。蒲松龄笔下的婴宁之笑,实在迷人,令人动容。

关于婴宁,解读的文章可用牛拉车载。我只从笑之形象、笑之话语以及笑之本质角度解码婴宁之笑,以期管窥蒲松龄的语言艺术。

花——笑的形象

笑是什么?如何写笑?

细细描绘,还是解释说明?别看这平常普通的笑,真要用文字来形容,还是有难度的。

蒲松龄写笑,并不单纯写。而是给笑搭一个陪衬。世人不是说笑靥如花吗?

蒲老爷子,不用比喻、不用形容词,就给爱笑的婴宁,配一个标志性动作——拈花而笑。像电影的特写镜头,用花之形象丰富、美化了婴宁的笑。

不知专家们怎么解读。我个人觉得用花来映衬笑,绝对是宝玉与黛玉、是鱼和水、是云和月的关系。本质上,精神上,花和笑是相通的。

笑是花,花如笑。

笑和花,在外在形象上相似,都是由内向外的舒展,是一种美丽绽放。像春风,似甘露,如飞翔。

给人留下的是风景般的赏心悦目,激发的是心灵间的影响感染。

爱笑的人,运气不会太差。笑一笑,十年少。说的就是笑的重要。

谁,会拒绝笑?

笑和花一样,具有一种柔性力量。外观上无比柔软,但内里却蕴含着无穷精神。能够软化某些刚硬,吸纳负面情绪,这是其它事物难以比肩的。像水,随物赋形,至柔至刚,上善若水。看似与世无争,实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

蒲老爷子笔下的婴宁拈花一笑,看起来简单、朴素,内蕴里却无比深厚、博大。如太阳每天东升一样平常,但却是天下最朴素的规律和真理。

只要搭配恰当、合适,就是巧妙,譬如花与笑。

逗——笑的语言

在《聊斋志异》中,关于婴宁的笑,一方面是直接写婴宁的“笑语”;一方面是婴宁本身的话语令人发笑,婴宁的话语,一个字概括就是“逗”。

婴宁不仅语言逗,她的笑也逗。

很多人都说婴宁的笑很美,美是肯定的。只是,这美建立在婴宁天生逗的基础上。

不可爱,再美似乎也没用。如那句俗语: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大概说的就是婴宁吧。

婴宁,出生乡野,缺少礼的教化和束缚,她的言行举止,能有多规范?

婴宁质朴自然没错,也有可能是蒲松龄对人的天性的一种象征和隐喻。毕竟,婴宁的笑和婴孩的安宁、宁静太相似了,本质上都是率性、任真,质朴、自然。

如婴宁和王子服的对话,的确太逗。一听就感觉婴宁是天上人,不食人间烟火,不谙人间情事。王子服不好直说“婴宁,我爱你。”就说婴宁痴,暗含嗔怨、喜爱的意思。

婴宁不解,便问:“何便是痴?”王子服此时才直言,“我非爱花,爱拈花之人耳。”这是赤裸裸地示爱。但婴宁还是不解,何为“爱”?

婴宁的单纯,看得读者着急。

王子服才说:“我所谓爱,非瓜葛之爱,乃夫妻之爱。”话说到这个份上,婴宁继续犯傻,这种爱“有以异乎?”王子服无奈,再解释“夜共枕席耳。”此时,相信很多读者已经脸红了。

想不到,婴宁一句,“我不惯与生人睡。”道尽婴宁的淳朴,单纯少女形象呼之欲出。婴宁的话语清纯、干净,逗得可爱、天真,让人难有非分之想。

除了写婴宁的话语逗,惹人发笑外。蒲松龄还用了很多平实字词直接写婴宁的笑,向读者展示了他非凡的语言功底。

如写婴宁的各种笑:含笑拈花而入。户外嗤嗤笑不已。笑不可遏。女忍笑而立。女复笑,不可仰视。女又大笑。至门外,笑声始纵。见生,狂笑欲堕。女且下且笑,不能自止。失手而堕,笑乃止。女笑又作,倚树不能行。呼婴宁,宁笑至。女犹浓笑不顾。孜孜憨笑而已。

各种各样的笑,不胜枚举,不同场合,笑声、笑态各异,把婴宁的性情、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形象可感。

这一切,当归功于蒲松龄多彩多姿的丰富笑语。故读婴宁,其笑、其语,如在面前,真切可爱。

哭——笑的本质

蒲松龄的厉害,不仅体现在语言字词的丰富,更表现在人物性格的设计。如果光写婴宁的笑,那就太单薄;婴宁的笑可能会走向肤浅。

蒲松龄写婴宁,不仅写笑,还写哭。

一方面丰富了婴宁的性格;一方面揭露深刻的反礼教主题。蒲松龄借婴宁揭示天性被礼教束缚的残酷。

也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哭,隐藏在笑的背后。

一个人要想永远保持婴儿般的天性是很难的,最起码需要环境的培育和保护。像婴宁出生的坏境,就适合婴宁率性任真的性格。一旦混入世俗,转变角色,沾染上尘世的俗套和规矩,天性就会逐渐被扭曲、压制,直到最后由笑变哭。

至于婴宁为什么不笑了?一般解读为礼教的束缚。

我认为婴宁不笑有规律性的东西,是人性格的正常发展。若把婴宁隐喻为人的天性,那么她最后的哭,揭示的就是人生发展的必然的成熟结果。天性有好有坏,适当接受合理的教化,摒弃坏的野兽天性是可以的。

我们,谁不是从婴儿般的天真烂漫、爱说爱笑变为沧桑老成、不苟言笑的?

婴宁哭了,发誓不笑。表面上看是环境、身份变了,为人妇的婴宁不可能像少女时期一样爱说爱笑、少不更事。实则是婴宁触犯了封建妇女该坚守的底线贞德,毕竟她站在墙上摘花惹祸,有“红杏出墙”的大忌。

从妇容、妇德来说,婴宁的这种笑,肯定是不符合的。所以,在强大的世俗礼教面前,婴宁唯有痛哭。看似矛盾,其实,哭也是婴宁的真性情流露。

她哭*母未能入土为安,目的是报答养育之恩,也从侧面刻画出爱笑能哭的婴宁的可爱之处,具有浓浓的儒家人情味。

婴宁的笑和哭,一阴一阳,一正一反,矛盾而统一,是硬币的两面;也真切展示人生的哭笑状态。只要顺乎性情,发自内心,哭笑皆可爱,笑的背后藏着哭。

1
查看完整版本: 解码婴宁之笑哭笑皆可爱,笑的背后藏着哭